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70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539篇
耳鼻咽喉   600篇
儿科学   1266篇
妇产科学   397篇
基础医学   2141篇
口腔科学   740篇
临床医学   1425篇
内科学   5063篇
皮肤病学   390篇
神经病学   1566篇
特种医学   607篇
外科学   3635篇
综合类   767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2286篇
眼科学   502篇
药学   1482篇
  4篇
中国医学   443篇
肿瘤学   49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094篇
  2011年   2378篇
  2010年   624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1843篇
  2007年   2079篇
  2006年   1841篇
  2005年   1964篇
  2004年   1885篇
  2003年   1797篇
  2002年   1661篇
  2001年   1142篇
  2000年   1636篇
  1999年   762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切除术是公认的胆囊良性疾病的治愈手段,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已有明确共识。近年来,“保胆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颇受热议,一些医生将“保护胆囊”的学术观点等同于“保留胆囊”的手术技术,这种误解可能导致病人出现差异性的预后。因此,临床医师应明晰“保护胆囊”理念与“保胆手术”的差别,对胆囊良性疾病的诊疗原则有正确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日间手术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欧美国家重要手术模式。我国于20世纪初开始开展日间手术,但目前尚未普及,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认识不清、开展不规范、与医保支付对接不畅等问题。日间手术是一种使国家、医院和病人三方均受益的新型手术模式。近年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开展日间手术的医院明显增多,可以预见,我国日间手术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从简单、易操作的病种开始,落实临床路径,积累经验,再逐步稳妥展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日间手术范围,提高三、四级手术比例。同时,积极与医保支付政策对接,采取灵活的方式,获得医保的支持,更好地促进我国日间手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氯氮平、氟哌啶醇和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服用氯氮平(89例,氯氮平组),服用氟哌啶醇(87例,氟哌啶醇组)及服用氯丙嗪(83例,氯丙嗪组)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后的不同时间进行血糖、胰岛素、血脂及体质量测定,并做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氯氮平组治疗第90天和第180天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浆血糖〉7.0mmo/L)的发生率分别为8%及24%,氟哌啶醇组分别为1%和2%,氯丙嗪组分别为1%及4%。治疗第90天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第180天的血糖浓度高于第90天,氟哌啶醇组各时点的变化则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第90天,氯氮平组的体质量平均高于治疗前5.5%,氯丙嗪组高于治疗前4.8%;治疗第180天两组分别高于治疗前9.1%和7.4%;氟哌啶醇组则无明显变化;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治疗第180天的胰岛素浓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氟哌啶醇组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第180天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患者血糖、胰岛素、血脂浓度与体质量均有一定相关性(r=0.23-0.39);氯氮平组的血糖、体质量、血脂代谢还与血药浓度呈显著性相关(r=0.28-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氯氮平和氯丙嗪治疗影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及体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迟缓(FGR)与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关系。 方法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04年4~12月,对72例小于胎龄儿(SGA)和48例适于胎龄儿(AG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 肽、HDL C、LDL C、TG、非酯化脂肪酸(NEFA)等指标,计算葡萄糖/胰岛素比值(G/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胰岛β细胞功能(HBCI)等,探讨FGR与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关系。 结果(1)SGA组FPG、HDL C低于AGA组,而FINS、LDL C、TG、NEFA高于AGA组(P<001);(2)SGA组G/I比值、ISI低于AGA组,HOMA IR高于AGA组(P<001),而HBCI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FGR儿在生命早期存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IR),而胰岛β细胞功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同级复式教学法的应用河北省沧州卫生学校邢荣秀张冬梅(061001)目前中专卫校有统招生、委培生、自费生和特招生等,其招生分数线各不相同,即是相同分数线的学生,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随开设的各门文化课、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增多,而逐渐增大。这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50例临床标本进行ELISA、IRMA、SPPIA法进行检测,并行血清HBV-DNA荧光检测.结果 用IRMA、SPPIA定量法检测在HBSAg浓度为0.5ng/ml时即能检出,还可动态监测各项指标浓度.而用ELISA定性法,在HBSAg浓度为2ng/ml时方能检出,易出现假阴性,且只提供阳性或阴性指标.讨论用IRMA、SPPIA定量法检测HBSAg,其灵敏度高,与HBV-DNA可互补,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 Mitochondrial adenosine triphosphate-sensitive potassium (mitoKATP) channel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mediating cardiac preconditioning. Th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anesthetics on this protective channel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so far, but would be of importance with respect to experimental as well as clinical medicine.

Methods: Live cell microscopy was used to visualize and measure autofluorescence of flavoproteins, a direct reporter of mitoKATP channel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the direct and highly selective mitoKATP channel opener diazoxide, or to diazoxide following exposure to various anesthetics commonly used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medicine. A cellular model of ischemia with subsequent hypoosmolar trypan blue staining served to substantiate the effects of the anesthetics on mitoKATP channels with respect to myocyte viability.

Results: Diazoxide-induced mitoKATP channel opening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the anesthetics R-ketamine, and the barbiturates thiopental and pentobarbital. Conversely, urethane, 2,2,2-trichloroethanol (main metabolite of [alpha]-chloralose and chloral hydrate), and the opioid fentanyl potentiated the channel-opening effect of diazoxide, which was abrogated by coadministration of chelerythrine, a specific 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 S-ketamine, propofol, xylazine, midazolam, and etomidate did not affect mitoKATP channel activit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modulatory effects of the anesthetics on mitoKATP channel activity was substantiated in a cellular model of simulated ischemia, where diazoxide-induced cell protection was mitigated by R-ketamine and the barbiturates, while urethane, 2,2,2-trichloroethanol, and fentanyl potentiated myocyte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