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骨结合牙种植体周围骨内神经末梢的分布特点,研究种植体潜在本体感觉功能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探讨非负载种植体外周神经反馈通路重建的程度及时效过程。方法:雄性Beagle犬3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至第一磨牙,拔牙窝愈合3个月。设计植入12颗骨内种植体,每只犬4颗作为一组,分为种植后1周组、种植后6周组和种植后12周组。采用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对种植体施加电脉冲刺激,并利用Chart5 For Windows软件同步记录刺激种植体诱发的下牙槽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曲线图。同期处死动物,收集种植体骨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留存率为100%。不同时间组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比较显示,在不同刺激强度下,植入6周和12周的种植体诱发的神经动作电位幅值无显著差异,而植入1周的种植体诱发的神经动作电位幅值明显小于前两者,具有显著差异。组织学观察证实,各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均存在少量神经末梢结构。结论: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存在少量神经末梢结构,这些神经元能够对施加在种植体的刺激信号产生应答,进而诱发动作电位沿下牙槽神经传导至中枢,...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下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早期负载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4例下颌无牙颌病例共植入94颗ITISLA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第6周完成固定修复。于植入当天、第4周、修复后1年行影像学检查,观察种植部位牙槽骨吸收情况。在植入即刻及第4周行共振频率分析。结果:种植体1年成功率为100%,修复体的1年成功率为100%。影像学检查示种植体周无低密度影;种植部位牙槽骨水平未见明显吸收,均位于种植体第一螺纹的冠方,从全景片测量得1年牙槽骨水平吸收为(0.3±0.94)mm。共振频率分析显示,植入即刻与第4周分别为69.54±4.29和63.14±5.57。结论:ITI SLA种植体固定修复下颌无牙颌早期负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牙种植治疗的早期和即刻负载方式能够缩短种植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的接受度。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牙种植体早期和即刻负载的可行性和可预测性基本得到肯定,但是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将就其定义、骨结合问题做文献综述,并探讨其与传统的负载方式在成功率方面的差异以及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颌骨不同密度单个种植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为早期负载提供依据。方法50例牙列缺损患者,共植入104枚ITI大颗粒酸蚀喷砂表面处理种植体,按种植区骨密度进行分组。在术中、术后1、4.6、8、12周进行共振频率分析,记录种植稳定值。结果骨密度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P〈0.001),Ⅰ类骨初期稳定性明显高于Ⅳ类骨,12周各组稳定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周和12周稳定性比较,Ⅰ类骨和Ⅱ、Ⅲ类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Ⅳ类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Ⅰ、Ⅲ类骨种植体早期负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种植体表面化学活化处理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成年Beagle犬,拔除下颌双侧前磨牙和第一磨牙3个月后行种植体植入术,在下颌第三前磨牙(P3)和第一磨牙(M1)部位常规制备直径2.8mm、深10mm的孔洞,其冠方5mm区域进一步扩孔制备成直径5.3mm的种植窝.每侧下颌骨植入直径3.3mm、长10mm的modSLA(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和SLA(大颗粒喷砂酸蚀)种植体各1颗,形成种植体冠方深5mm、宽1mm的环形骨缺损.双侧共植入4颗种植体,采用非埋入式愈合方式.术后2周、4周和8周时收获含种植体的骨组织标本,制成切片后,经苦味酸品红染色,检测骨结合率(BIC%)、新骨填充率(NBF%)以及新骨与种植体接触的最冠方水平至缺损底部的距离(B-D).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期内无种植体松动脱落.3个时间段内,2组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区域皆有新骨生成,新骨形成始于缺损区的根方和侧方骨壁.2周和4周时,modSLA种植体的BIC%、NBF%和B-D值显著高于SLA种植体的相应指标值(P<0.05);8周时,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学活化表面处理方式有利于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早期骨愈合.  相似文献   
6.
ITI种植体早期负重与传统负重稳定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共振频率分析评价早期负重种植体的稳定性,为种植体早期负重的可行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50例牙列缺损患者共植入104颗ITISLA表面实心螺纹种植体,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早期负重组,于术后6周修复;对照组为无负重组,于术后12周修复。在种植体植入术后当天、1周、4周、6周、8周、12周使用无线共振频率分析仪(Osstell Mentor)测定2组种植体的稳定性,所得参数为种植体稳定值(ISO)。采用Minitab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得出各时段2组ISQ值的P值。结果:术后12周,2组种植体的留存率均为100%,2组种植体在各时间段的ISQ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整体变化趋势相同:表现为初期稳定性均较高,于第1周至第4周下降,第6周逐步上升,其后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随访期(修复后6个月)间,2组种植体的留存率均为100%。结论:ITISLA表面种植体早期负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和种植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的牙种植体都能够获得可预期的骨结合。然而种植修复的远期失败仍然困扰着广大临床医生,其中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远期失败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本文结合文献详细介绍了种植体周围炎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病因学、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旨在提供种植体周围炎全面清晰的概念,时刻警醒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研究亲水性喷砂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铺展行为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影响.方法:钛片表面分别采用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SLA)及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chemically-modified hydrophilic SLA,modSLA),在其表面接种人成骨细胞,对细胞黏附率、细胞铺展情况以及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SA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骨细胞在modSLA表面的早期黏附率(1h、3h)显著高于SLA表面(P<0.05);接种3h后,modSLA表面的成骨细胞呈现更多的肌动蛋白结构和明显的成骨细胞骨架结构,细胞铺展更加明显,modSLA组细胞形状因子均值显著低于SLA组(P<0.05);免疫荧光分析显示,6h modSLA表面细胞内FAK的荧光强度高于SLA组(P<0.05).结论: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较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能显著增强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促进细胞骨架沿一定方向伸展,促进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的黏附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