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合素是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作为胞外基质受体主要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粘附,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活化、细胞伸展和移动、细胞生长和分化、对组织发生发育、免疫和炎症、伤口愈合和肿瘤转移等有重要生理病理意义,研究表明整合素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及再生修复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故整合素研究也受到牙周病学者的重视。本文对有关牙周组织的整合素研究及其可能的治疗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药物导致的牙龈过度生长主要发生在三类药物即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及钙离子通道拮抗类降压药剂的应用中。随着这些药物,特别是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和普及,药物引起牙龈过度生长的现象逐渐受到重视。出于医学伦理的考虑,在人体体内进行药物导致牙龈过度生长的临床实验研究受到诸多制约,因而以实验动物构建病理模型的方法就成为此类研究的重要手段。迄今已在大鼠,比革犬、猕猴、杂种猫等多种动物体内构建了药物导致牙龈过度生长的病理模型,并对其开展了自组织病理学变化到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多角度的深入探讨。有鉴于各病理模型在构建方法和研究目的有所不同,研究结论亦不尽一致,本文拟就动物病理模型的构建方法、特点及对药物性牙龈过度生长机制研究的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与牙周组织细胞复合培养模拟牙周组织再生环境,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组织细胞增殖的作用规律,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组织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代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在Transwell嵌套中实现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牙龈成纤维细胞间的复合培养,分别于复合培养第2、4、6、8和10天,以细胞计数手段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共存条件下2种牙周组织细胞的增殖情况,并与单独培养的2种牙周组织细胞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条件下,2种牙周组织细胞的增殖速率均显著高于单独培养条件。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速率逐渐超越牙龈成纤维细胞(第6天起),并在第8天细胞数量上超过牙龈成纤维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的存在,对牙周组织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牙龈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长期培养的牙周膜和牙龈成纤维细胞模拟老化细胞,在体外创面模型中,就增龄对牙周细胞覆盖创面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以反复传代12代以上的牙周膜、牙龈成纤维细胞作为老化(实验组)细胞,5代以内的牙周膜、牙龈成纤维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4种细胞接种于盖玻片直至融合。机械方法刮除部分融合细胞,形成宽约7mm的无细胞条带,即体外创面。创面形成后继续培养2、6、9d,固定玻片并作结晶紫染色。以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对细胞覆盖体外创面的面积进行百分比定量,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样本均数的t检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牙周膜、牙龈成纤维细胞覆盖创面面积明显较少,创面形成第6、9d,其覆盖创面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牙周膜、牙龈成纤维细胞覆盖创面面积存在差异,对照组创面形成后第9d牙龈成纤维细胞覆盖创面面积显著高于牙周膜细胞,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化牙周膜、牙龈成纤维细胞覆盖创面的能力弱于正常细胞。增龄可能损害牙周细胞对创面的覆盖能力。  相似文献   
5.
胶原是牙周及根尖周病过程中破坏的主要蛋白。破坏机制之一是由蛋白水解酶——胶原酶对存在的胶原进行降解。这类酶包括哺乳类胶原酶和细菌胶原酶,它们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降解产物不同。已检测的几种人体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周袋中有胶原酶的活性,但尚无根尖周组织中是否有胶原酶的报道。为此作者对根尖周组织中胶原酶的存在和来源进行了测定。材料及方法测试材料为12例根尖周病患者的根尖切除标本、6例牙槽骨标本、4例牙周膜标本。为测定其细菌污染程度各插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压电式、磁伸缩式超声龈下刮治器及龈下手工器械3种临床常用龈下刮治器对磨牙根面的刮治效率,研究牙周袋深度及超声功率设定大小对超声器械龈下刮治效率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压电式、磁伸缩式超声龈下刮治器械和龈下刮治手工器械在2 min内对30例实验根面进行5或7 mm袋深、全功率或半功率设置的模拟龈下刮治,比较不同器械间的根面刮治效率.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参数设定下超声器械的刮治残留率均小于手工器械,全功率、5 mm袋深下磁伸缩式刮治残留率显著小于压电式(P<0.01);而7 mm袋深则压电式刮治残留率显著小于磁伸缩式;半功率、5 mm袋深下压电式与磁伸缩式无显著差异(P=-0.217);而7 mm袋深时压电式、磁伸缩式与手工器械3者均无显著差异(P=0.574);7mm袋深时的刮治残留率均显著高于5 mm袋深时(P<0.01);功率设定不同对于压电式或磁伸缩式超声器械的刮治影响均不显著.结论:超声龈下器械的刮治效率优于手工器械,3种器械的刮治效率均随牙周袋深度增加而下降.压电式与磁伸缩式器械无显著差异.超声龈下刮治器械的半功率设置对刮治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消旋聚乳酸表面特性对牙周引导组织再生(GTR)的适用性。方法:将国产消旋聚乳酸(PDLLA),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胶原(COL)膜埋植于大鼠皮下,分别于术后2,4,8周取出,以扫描电镜对3种膜的体内标本表面作电镜观察比较。结果:以PDLIA用作牙周GTR屏障膜的适用性为最好,初始时PDLLA表面光滑无孔呈均质;2周时出现小突,凹陷或小孔;4周时表面类圆孔隙明显增多,相连成片,孔中有细胞进入,PDLIA表面的大量类圆孔隙使材料呈树皮状,有大量胶原基质沉积和大量的皱缩细胞镶嵌,结论:国产PDLLA膜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符合牙周GTR的基本要求。具有用于牙周GTR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消旋聚乳酸对牙周组织再生的组织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国产消旋聚乳酸(PDLIA)膜进行牙周引导组织再生(GTR)的可行性。方法 在犬的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造成两壁牙周骨缺损,以国产PDLLA、聚四氟乙烯、胶原、Vicryl膜进行GTR实验并设空白对照,按观察时间不同分别收集牙周标本作组织学和组织测量学评价。结果 国产PDLLA引起的炎症是非特异性的,材料降解时间在4周左右,与包括Vicryl膜的其他材料一样,PDLLA有阻止牙龈上皮根徙和促进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再生作用,术后4周此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国产PDLLA膜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对牙周两壁骨缺损产生引导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作用下牙龈组织TGF-β1和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CsA导致牙龈过度生长(gingival overgrowth,GO)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20只单侧拔除下颌磨牙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CsA,10mg.kg-1·d-1皮下注射)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4周后处死动物,截取下颌磨牙区组织用以检测。体视显微镜下测量牙龈宽度;标本脱钙后制片,经HE染色,行牙龈组织学镜检测量;免疫组化方法(ABC法)检测标本牙龈TGF-β1、PCNA的表达情况。以Image Pro-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作半定量分析,并以SAS 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用药后4周,有牙侧与无牙侧牙龈TGF-β1、PC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各组内有牙侧与无牙侧牙龈的TGF-β1、PC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CsA导致GO的过程中,牙龈TGF-β1表达水平上调及其作用可能独立于牙龈炎症,CsA有刺激牙龈成纤维细胞过量表达TGF-β1的作用;CsA促进牙龈上皮增殖活性的提高,可能是上皮细胞数量增加、上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一种可用于牙周组织创面愈合规律研究的体外创面愈合模型,比较牙周膜细胞和牙龈成纤维细胞覆盖体外创面的速度。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牙龈成纤维细胞至玻片上各自形成单层融合。以机械方法刮除部分融合层细胞,构成25mm×7mm的无细胞区域,即牙周细胞体外创面。创面形成后继续于100mL/L胎牛血清环境下培养2、6、9d。玻片细胞固定后以结晶紫染色。以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对创面特定区域采图,进行细胞覆盖面积定量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构建牙周细胞体外创面上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覆盖速度高于牙周膜细胞。创面形成后第9天,牙龈成纤维细胞覆盖采图区域面积的百分比均数为62.26%,牙周膜细胞则为44.1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以细胞覆盖创面面积综合衡量细胞增殖和移动能力,在实验构建的牙周细胞体外创面模型上,牙龈成纤维细胞覆盖创面速度高于牙周膜细胞,能够体现两者在覆盖创面能力上的差异。实验构建的体外创面模型可用于牙周细胞创面愈合能力的研究,对探讨牙周组织创面愈合机制及其调控规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