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背景: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是常见的临床问题,短种植体避免了植骨的风险、减少手术创伤,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广泛。目的:本实验通过随访研究,评估Thommen短种植体修复后一年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本实验共纳入22名牙列缺损的患者,常规植入28颗Thommen(8mm)种植体,术后2.5个月进行种植修复。修复后12-14个月(平均13个月)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包括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指标包括种植体成功率(Albrektsson的标准评价)、生物及机械并发症以及边缘骨水平变化。结果:本实验中,28颗种植体修复完成13个月后,成功率为100%;平均的边缘骨丧失为0.22mm(近远中的骨丧失分别为0.12mm和0.29mm);牙周探诊深度(PPD)无明显变化;所有种植修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生物及机械并发症。结论:Thommen短种植体修复完成一年后随访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体设计合理,避免了生物及机械并发症;表面处理的改进使得骨-种植体接触更广泛,边缘骨水平稳定,短期临床效果良好。长期临床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对32枚折裂种植体的再治疗随访观察,拟提出一套基于种植体折裂位置与骨吸收形态的种植体折裂二元临床分型法,并依据此分型归纳总结种植体折裂的治疗决策,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1994年4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及第四门诊部就诊且由作者团队种植治疗后出现种植体折裂并接受再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和长期随访,提出基于种植体折裂形态与骨吸收的二元临床分型法,并探讨基于种植体折裂新分型的治疗方案。结果: 回顾了5 481例患者(10 642枚种植体), 共发现27例患者(32枚种植体)折裂。在新分型体系下,种植体颈部垂直型折裂(F1,50.0%) 与种植体颈部水平型折裂(F2,40.6%) 多见,深部水平型折裂(F3,9.4%) 少见,植体周围骨缺损的3种类型(D1:无骨吸收或窄骨内袋;D2:四壁杯状骨缺损;D3:杯状骨缺损伴颊侧和/或舌侧骨缺损)则分布均匀。在种植体折裂二元分型体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F1D1型(31.3%)和F2D2型(25.0%), 其中F1与D1成显著正相关(r=0.592, P<0.001);F2与D2成显著正相关 (r=0.352, P=0.048); F1与D2成显著负相关 (r=-0.465, P=0.007)。种植体折裂最常采用的治疗手段为植体取出+引导骨再生术+延期种植(65.6%);其次为植体取出+同期种植(18.8%)。F1D1分型与植体取出+同期种植的治疗策略显著相关(r=0.367, P=0.039)。结论: 种植体折裂二元新分型法可以较好适应临床应用,并能为种植体折裂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传统夹板式印模和利用预成刚性连接杆系统进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印模制取的操作复杂程度及精度差异。方法: 制备带有6颗种植体替代体的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种植体植入位置平齐骨面,在种植体替代体上连接多牙修复基台。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夹板式印模技术制取印模,在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转移杆,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作夹板,并制取开窗印模。试验组采用刚性连接杆系统制取开窗印模,在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临时修复套筒,根据种植体间距,选择合适长度的预成刚性连接杆,使用少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将套筒和预成刚性连接杆固定,制取开窗印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重复6次印模制取,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印模制取耗时差异。在制取的印模上连接基台替代体,灌制石膏模型,并使用模型扫描仪将石膏模型和标准模型转化为三角网格数据文件。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模型分别与标准模型进行精度差异测量,比较两种印模方法获得模型的精度差异。结果: 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印模制取,试验组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4.5±63.3) s vs. (1 478.3±156.2) s, P<0.05]。与标准模型相比,在种植体基台处,试验组制取印模灌制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aquare,RMS)与对照组模型基本相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5.5) μm vs. (20.2±8.0) μm, P>0.05]。结论: 预成刚性连接杆可以简化无牙颌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印模流程,节约椅旁操作时间,获取的印模精度与传统印模技术无显著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涎石病是涎腺常见的疾病,主要累及大涎腺.当腺体发生涎石阻塞时,会出现与进食相关的肿胀、疼痛等症状.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可以对涎石进行直视下的诊断和治疗,创伤也更小.但是关于涎石的病因学及确切的形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就涎腺结石形成的过程及机制进行综述.结石通常是由矿化的内核及外周层状结构所构成.机体在刺激因素作用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