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速眠新Ⅱ与安定复合麻醉对牙周手术实验中Beagle犬的麻醉效果以资参考.方法:成年健康雄性Beagle犬,按速眠新Ⅱ0.05、0.1、0.15ml/kg辅以安定0.3ml的剂量,臀部肌内注射(联合用药组),追加剂量为首次用量的1/2.单纯速眠新Ⅱ按0.05、0.1、0.15 ml/kg的剂量为对照,追加次数视情况而定.比较各组Beagle犬麻醉诱导期、初次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差别.结果:联合用药组各剂量诱导期分别为(11.00±1.41)min、(9.00±0.82)min、(12.75±0.50)min,初次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29.75±6.65)min、(46.00 ±5.29)min、(45.25 ±6.02)min,术中追加1次可再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38.75±3.50)min、(45.25±4.03)min、(37.25±2.75)min.单纯速眠新Ⅱ的麻醉诱导期分别为(15.75±2.50)min、(14.25±2.99)min、(14.50 ±2.08)min,初次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20.75±5.19)min、(20.5±3.42)min、(22.25±5.19)min,术中麻药追加次数不定,实验犬死亡数为2只.联合用药组与单纯速眠新Ⅱ各组间诱导期经t检验.速眠新Ⅱ0.1 ml/kg辅以安定0.3 ml的剂量(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纯速眠新Ⅱ的初次麻醉维持时间经t检验(P<0.05).结论:速眠新Ⅱ0.1 ml/kg辅以安定0.3ml的剂量复合麻醉时协同效果比单用速眠新Ⅱ更满意,术后苏醒快,可靠性高,不良反应少,利于较长的Beagle犬牙周手术实验.  相似文献   
2.
微植体支抗滑动法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微螺钉种植体植入高度以及不同牵引钩高度对微植体支抗滑动法内收上颌前牙的生物力学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精度螺旋CT扫描结合MIMICS快速三维重建的方法建立微植体-直丝弓上颌前牙内收力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准确构建托槽、牙齿、弓丝、微种植体的力学关系基础上计算当微种植体植入高度为4、8 mm时以及牵引钩高度为1、4、7、10 mm时上颌前牙的初始移动情况。结果随着牵引钩高度的增加,上颌前牙内收时逐渐从冠舌向倾斜移动变为冠唇向移动;微种植体高位植入更有利于上颌前牙内收时的压入移动。结论通过微种植体植入高度和牵引钩高度的变化可以有效控制上颌前牙内收的牙齿移动方式。  相似文献   
3.
比较Typodont模型上Tip-Edge和MDD矫治器排齐整平阶段切牙的三维移动变化,为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改良及应用提供参考.选用10副同一型号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Typodont上下颌模型,均拔除上下第一前磨牙,分成Tip-Edge和MDD两组,每组5个样本.使用0.41 mm澳丝排齐整平上下牙列,45℃恒温分别水浴20、40 min,利用ATOS流动光学三维扫描仪对实验初始模型及各阶段水浴后模型进行三维扫描,并以Typodont颌架底座定位确定水平向、矢状向和垂直向.Geomagic软件以三维坐标系统为重叠标志,将每次水浴后的三维数字模型与初始模型重叠.重叠后通过色图分析得出各切牙标志点水平向、矢状向及垂直向的移动变化.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ip-Edge组与MDD组各切牙标志点水浴20 min后在水平向、矢状向及垂直向均有移动;水浴40 min后移动量增大.从两次水浴后所得数据来看:水平向,75%的标志点正方向移动,84%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矢状向,94%的标志点唇向移动,88%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垂直向,所有标志点均为龈向移动,94%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排齐整平阶段来看,Tip-Edge组与MDD组各切牙标志点移动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DD和Tip-Edge矫治器在排齐整平过程中,对切牙三维方向移动的控制无明显差异.MDD矫治器打开咬合的作用有待进一步临床及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推杆式矫治器(Forsus)在不同垂直向分力作用下瞬时前导下颌后下颌骨的应力和位移变化,为Forsus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经Abaqus 6.5软件构建Forsus导下颌向前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Forsus矫治中水平向分力为4 N,垂直向分力分别为2、4、1 N的3种工况下下颌骨的应力、位移及路径变化。结果 3种工况下,下颌骨均出现较大应力,髁突发生扭转。垂直向分力为4 N时,下颌骨旋转幅度很小,颏部前伸位移只有0.188 mm;垂直向分力为2 N和1 N时,下颌颏部前伸位移分别为1.150 mm和2.141 mm,下颌骨发生前上旋转。结论 随着垂直向分力逐渐减小,颏部前伸位移趋势增大。Forsus前导下颌有利于颌骨生长改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推杆式矫治器(Forsus)前导下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下颌短期前导后的应力和位移,以期为临床应用和改良推杆式矫治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用MBT直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上下牙列达安装推杆式矫治器要求后,经螺旋CT扫描,用Mimics 9.0、Abaqus 6.5软件构建推杆式矫治器前导下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时考虑颌骨的黏弹性和黏塑件),分析前导1、15、300 S后下颌的应力和位移.结果 获得包含MBT直丝弓矫治器的推杆式矫治器前导下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前导下颌15和300 s后应力集中区均位于髁突前缘、下颌切迹及下颌磨牙区,最大应力值分别为34.47 MPa和34.45 MPa;前导下颌1、15、300 S后最大位移区均出现于下切牙和颏部,最大位移量随加载时间延长而增加,由3.30×10-2mm增至1.15 mm;最大位移区沿下颌骨体向后扩大,髁突位移量由加载1 s时的1.65×10-2 mm减少至加载300 s时的3.27×10-5mm.结论 本项研究在考虑颌骨黏弹性和黏塑性的情况下初步构建推杆式矫治器前导下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结果提示,推杆式矫治器加载一定时间后下颌的应力分布趋于稳定,推杆式矫治器具有促进下颌体整体向前向下改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分析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的颅面硬组织结构特征,建立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的参考标准以指导正畸和正颌治疗.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对重庆地区高校学生中95例正常(牙合)人群(男性44例,女性51例,年龄18~23岁)的颅颌面硬组织标记进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与法国地区正常(牙合)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取得了95例中国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Deliare头影测量分析法中各测量项目的 均值及标准差,分析得出中国重庆人与法国人颅面部硬组织结构的特征和差异.结论 建立了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实现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在WinCeph8.0软件中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减少该法手工测量过于复杂、工作量大的不足。方法基于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的原理和WinCeph8.0中的编程模块,通过自定义标记点、辅助线,编写相关测量、分析程序,构建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并对Delaire计算机辅助测量和手工测量结果做配对t检验和离散性分析。结果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能方便、快速、准确地进行标记点、辅助线描记,自动完成数据的测量计算,显示分析结果。统计分析显示Delaire计算机辅助测量较手工测量准确性更高,适合临床应用。结论本研究为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准确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平台,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牵张成骨术矫正单侧真性关节强直偏颌畸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例因关节强直导致的偏颌畸形患者行下颌骨体牵张成骨器植入术,术后1周开始牵张右侧下颌骨,牵张20 d后右侧下颌升支及下颌体高度明显增加,牵张器维持4个月,右侧上颌骨自动向下生长,上下颌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取出下颌牵张成骨器,在牵张成骨新骨上植入MEDPOR假体并行颏成形术。手术完成后患者颜面不对称及畸形咬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定强度的LIPUS对H-PDLCs进行辐照后,细胞内BMP-2的表达变化,对LIPUS诱导牙周成骨效应进行初步评估。方法:体外培养H-PDLCs,LIPUS(90mW/cm2,20min/天)连续处理1周,分别于处理1、3、5、7天后收集标本,同期培养的未接受任何处理的H-PDLCs为对照组。实时定量PCR检测各时间点细胞内BMP-2基因表达变化,2^(-△△CT)法分析基因相对表达变化量,对△CT值组间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LIPUS处理后H-PDLCs内BMP-2表达逐渐增强,于第3天达高峰,第5天逐渐减弱,但表达仍高于同期未处理组,到第7天下降到接近同期未处理组水平。尤其是,LIPUS处理3天后较同期对照组BMP-2基因表达增加6.07倍;5天后较同期对照组BMP-2基因表达增加2.30倍,△CT值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LIPUS处理可有效诱导H-PDLCs的BMP-2表达增强,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表明LIPUS具有潜在的促进H-PDLCs成骨分化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口腔正畸临床治疗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高口腔正畸整体诊疗水平,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和VI腔正畸临床经验交流,在第十届全国口腔正畸年会(重庆)期间主办了“青年口腔正畸医师临床病例展示(Tableclinic)”。经大会组委会精心策划和组织,共有102位正畸医师(45岁以内)参赛。每位参赛者展示一例临床矫治完成病例,包括治疗前后的标准牙[牙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