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究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与氢氧化钙联合应用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建立离体牙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将50个感染根管标本随机分别5组(n=10):阳性对照组(NaClO),阴性对照组,PDT处理组,氢氧化钙处理组和PDT+氢氧化钙处理组.经冲洗或消毒后分别取样于37℃厌氧培养72h后计算菌落数(CFU/mL)和进行回复实验.结果 冲洗或消毒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PDT+氢氧化钙处理组的菌落数明显减少(P<0.05);PDT+氢氧化钙处理组检出含菌根管数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P=o.025);另外,PDT+氢氧化钙处理组的杀菌率达98.01%,其杀菌效果均优于其他各处理组.结论 PDT与氢氧化钙联合应用后对粪肠球菌的杀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硬化剂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PYM)单独使用或联合鱼肝油酸钠(SM)和地塞米松(DX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YM组50例瘤腔内单独注射PYM;联合用药组50例,用DXM 5 mg/ml加2%利多卡因4ml瘤内注射,尔后再据年龄、瘤体大小,局部情况注射0.5~2.0mlSM。均5~7d注射1次,3~5次为一个疗程。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经6~48个月随访。PYM组有效率84.0%,联合用药组有效率96.0%。明显高于PYM组(P<0.05)。PYM组有5例(10.0%)出现发热,联合用药组无发热病例(P<0.05)。结论:PYM、DXM、SM联合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具有疗程短、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PYM单独瘤内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4.
6种天然药物对乳酸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种天然药物对乳酸杆菌体外的抑菌作用。方法以乳酸杆菌作为实验菌株,测定五倍子、大黄、黄连、黄芩、三七和川芎6种天然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大黄MIC4.0mg/ml,五倍子和黄连均为8.0mg/ml。而黄芩、川芎和三七对乳酸杆菌的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五倍子、黄连和大黄对乳酸杆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川芎、黄芩和三七对乳酸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GDM)孕妇龈下菌群分布情况,并探讨其牙周健康指数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GDM孕妇120例(GDM组),以同期体检健康12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个组龈下菌群的分布和牙周健康指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GDM孕妇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水平(AL)、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与牙周炎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中间普氏菌(Pi)(χ2=182.751,P=0.000)、牙龈卟啉单胞菌(Pg)(χ2=136.861,P=0.000)、福赛斯坦纳菌(Tf)(χ2=116.182,P=0.000)、齿垢密螺旋体(Td)(χ2=84.731,P=0.000)、伴放线聚集杆菌(Aa)(χ2=90.641,P=0.000)、具核梭杆菌(Fn)(χ2=72.681,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GDM组GI(t=8.820,P=0.000)、SBI(t=21.057,P=0.000)和AL(t=27.017,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2个组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口腔综合防治对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医院—家庭"联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戴上固定矫治器后,医护人员采用菌斑显示液显示患者牙面菌斑,进行个体化的口腔卫生强化教育,请家长对患者刷牙进行监督,必要时针对性使用氟化物等综合干预。对照组在矫治前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比较2组戴用固定矫治器前后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矫治6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分别为1.25±0.32和1.5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7,P=0.000);牙龈指数分别为1.07±0.23和1.2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6,P=0.007)。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牙釉质脱矿率分别为19.5%和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51,P=0.000)。结论实施"医院—家庭"联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制定综合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有效控制菌斑,对减少牙龈炎和釉质脱矿等正畸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连和五倍子对致龋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龋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变形链球菌、茸毛链球菌和乳杆菌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致龋菌。因此,抑制和杀灭致龋菌对防治龋齿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观察黄连和五倍子对变形链球菌、茸毛链球菌和乳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探讨黄连和五倍子在龋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防龋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实验菌种与培养基菌种,变形链球菌、茸毛链球菌、乳杆菌;培养基,BHI培养基(brain heart in-fusion)、MS培养基(mitis-salivaus agar)均由广东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提供。1·2实验用黄连与五倍子提取物用干燥黄连和五倍子粉碎后,称取50g…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术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术,研究组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牵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颌骨骨折效果确切,优于传统颌间牵引术-牙弓夹板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CNA、VEGF-C在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组织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标本,20例正常淋巴结标本PCNA、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组织中PCNA表达阳性率为18.75%(9/48);VEGF-C阳性率为25%(12/48)。经统计学分析,在淋巴管瘤标本中PCNA、VEGF-C阳性率等无显著性。结论在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组织中PCNA、VEGF-C表达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同一患者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病理组织中PCNA、VEGF-C阳性表达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呈正相关。PCNA、VEGF-C与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增殖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210例双颌前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是否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为紊乱组(n=39)和非紊乱组(n=17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的最佳截断值;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Nomogram模型,Nomogram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校正曲线验证,Nomogram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进行评估。结果 紊乱组患者年龄低于非紊乱组(P<0.05);紊乱组女性比例、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夜磨牙或紧咬牙比例、根管治疗史比例、偏侧咀嚼比例、咬合异常比例均高于非紊乱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AS、SDS的AUC值分别为0.908、0.877、0.87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6岁、50分、55分。年龄(≤26岁)、性别(女)、SAS(>5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