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对口专业临床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在对2019-2021年专硕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继续教育中,采用CBL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引导,以团队为协作”的模式,采用小组学习、午课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教学效果。结果:CBL教学方式显著优于其他模式,在学生群体中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其中临床相关的午课汇报满意度58.7%,定期的小组学习84.78%,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91.3%;小组学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显著优于经典教学模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普遍认为CBL有利于其临床思辨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丰富临床知识体系以及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67.39%的学生认为临床专题讨论以及病例汇报的午课形式有利于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制定。结论:在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采用CBL教学,有利于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培养具有临床科研思维能力的研究型医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构建并表达3种FimH重组蛋白,并对FimH重组蛋白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制备高纯度FimH重组蛋白。方法:采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出能表达FimH的重组质粒,并分别对诱导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重组蛋白的产量和增大其可溶性,最后以亲和层析分离纯化3种FimH重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出表达大肠杆菌(K12,BL21)和沙门氏菌(S.T.)FimH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K12/BL21/S.T.,经酶切、测序和WesternBlot鉴定,目的蛋白表达正确。在适当浓度的IPTG诱导,15℃震荡培养20h,可使FimH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分离纯化的蛋白在SDS—PAGE中显示为一条带。结论:本研究构建以3种FimH为表面呈现系统的表达载体,3种FimH基因和预测蛋白结构略有差异。本研究为后续研究3种蛋白生物活性差异及其靶向M细胞的免疫佐剂活性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短期内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确诊和死亡病例数持续上升,成为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确的防控措施可以阻断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降低感染风险,有效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口腔专业因诊疗操作的特殊性,交叉感染的风险较高,严格的防控措施尤其重要。本文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口腔诊疗医院感染特点、患者评估以及诊疗操作和环境的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唇腭裂是胚胎时期上皮和/或间充质发育受阻而导致的一组出生缺陷,全球发生率为1:1 000至1:500.  相似文献   
5.
热敏环境培养的变形链球菌菌株与唾液SIgA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热敏环境培养变形链球菌后,与唾液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的免疫反应性。方法:从20例志愿者口腔中收集牙菌斑,分离临床变形链球菌,生化实验和PCR鉴定临床变形链球菌的血清型,随机引物多聚酶联反应(AP-PCR)鉴定基因型。每种基因型菌株分2组培养:实验组42℃厌氧培养;对照组37℃厌氧培养。用改良唾液收集器无菌收集非刺激性下颌下腺、舌下腺唾液,免疫印迹分析每位志愿者的唾液SIgA与自身临床菌株和参考菌株的免疫反应性。结果:20例成人共检出21种不同基因型的C型变形链球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变形链球菌与唾液SIgA的免疫印迹无显著差异,仅个别杂交带的密度强弱有改变。同一个体的唾液SIgA对不同基因型的菌株,出现不同的免疫印迹带;同一参考菌株与不同个体的唾液SIgA有不同的免疫印迹。结论:人群口腔变形链球菌存在多种基因型,具有遗传多样性;变形链球菌存在多种抗原成分,可以与唾液SIgA发生免疫反应,并具有个体差异;虽然变形链球菌在热敏环境中有热休克蛋白的产生,但是与唾液SIgA没有反应原性或免疫反应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无翅型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家族(WNT)糖蛋白是一组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极性以及细胞移动的信号分子,其多种家族成员与唇腭裂发生密切相关。WNT-3基因位于17q21,其蛋白质主要通过经典WNT/β+连环蛋白通路调节唇和腭的发生。WNT-3A基因位于1q24,主要表达于胎盘、气管、肺和结缔组织,其蛋白质通过调控神经脊细胞和腭间质细胞,影响颅面的发生进程及腭融合。WNT5A基因位于3p21~14,其蛋白质通过Ror2介导在非经典信号转导通路中调节腭发生。WNT-9B基因位于17q21,主要表达于上颌突、中鼻突和侧鼻突的外胚层,敲除该基因会出现唇裂和腭裂。WNT-11基因位于11q13.5,其蛋白质表达于腭中线缘上皮细胞,通过促进程序性细胞死亡参与腭板融合,与FGFR1b之间相互拮抗调节腭发生。研究删瑾因,可为进一步揭示唇腭裂病因及其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条件下脂多糖诱导牙髓细胞DNA损伤方法,为研究脂多糖诱导牙髓细胞DNA双链断裂及DNA修复提供实验模型。方法:10 μg/L脂多糖连续刺激牙髓细胞1、3、6次后,采取MTT及TUNEL分别检测其对牙髓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采用q-PCR及免疫印迹检测γ-H2A.X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使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法观测γ-H2A.X在体内、外牙髓细胞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 μg/L脂多糖连续刺激对牙髓细胞增殖及凋亡均无显著性差异;脂多糖连续刺激6次后细胞免疫荧光显示在细胞核检测到γ-H2A.X的阳性表达,且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脂多糖诱导4、6、8 d后,γ-H2A.X在大鼠牙髓组织较对照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低剂量脂多糖连续刺激可诱导牙髓细胞产生DNA双链断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夫妻配对模式,纵向监测变异链球茵的基因型,探讨其传播和定植的特点,以及唾液sIgA与不同基因型菌株的免疫印迹的差异。方法选择9对夫妻,取口腔唾液和牙菌斑的样本,计数唾液中变链菌数,牙菌斑中变链菌分离株采用PCR技术鉴定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REA基因型。每隔2个月取样1次,经过3次跟踪鉴定分离菌株的基因型。Western blot分析个体唾液sIgA与自身变链菌株、配偶菌株、2株参考菌株GS-5、Ingbritt C的免疫印迹反应。结果(1)变链菌菌株的定植是稳定的,一般只有1~2种基因型。在正常成年人群,变链菌可以出现短暂的一过性传播,但外源性变链菌株难以长期定植。(2)个体sIgA对自身菌株的免疫印迹可以不同于对配偶的反应。(3)不同唾液sIgA对参考菌株的免疫印迹存在个体差异。结论个体变异链球菌在口腔中的定植是稳定的,该菌株的定植和对外源性菌株的排斥不是由sIgA单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病检证实为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的根尖周病变,分析根尖周病变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2003~2013年十年期间病理检查报告单中诊断为根尖周肉芽肿和根尖周囊肿的病例383例,并回溯其临床相关资料。纳入标准是所有根尖周病都来源于牙髓感染,其他原因发生的根尖周病不在本文的研究之内。结果:383例根尖周病损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8∶1,年龄分布范围广(8-82岁),以20-29岁组最多,占22.19%。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比为3.5∶1,X线片上根尖周囊肿病变直径较大,多存在骨白线,而根尖周肉芽肿多无骨白线。收集病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1.70%。结论:经手术治疗的根尖周病变临床病检样本中以根尖周囊肿居多;临床检查以及二维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根尖周病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