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以老年患者居多,以往称之为肥大性、增生性、退行性、骨性或老年性关节炎(病),我院自1997年至2000年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骨性关节炎患者共24例28膝,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24例28膝,其中男8例,女16例,双膝内翻5例,单侧内翻19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52岁,随访最长时间为术后6年,最短1.5年。临床表现,术前均有膝痛,反复发作,劳动受累时加重,病史最长18年,最短9年,药物治疗无效。X线片示膝关节增生,内侧关节间隙变窄,增生明显,轻度内翻畸形,髌骨关节增生,间隙狭窄或消失,呈唇样增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28眼)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采用上睑皮肤双切口,制作提上睑肌腱膜瓣及额肌瓣,经眶膈后隧道将提上睑肌腱膜瓣于眉部辅助切口与额肌瓣吻合。结果:随访3mo~2a。21例(27眼,96%﹚术后效果良好,1例(1眼,4%﹚轻度矫正不足。结论:该术式具有矫治效果好、术中额肌剥离范围小、损伤轻、术后重睑形成自然美观等优点。是重度上睑下垂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探索肝癌精准治疗,建立肝癌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方法将2004年7月至2016年6月间华西医院收治且有完整随访记录的5 6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多分类器融合模型计算治疗方案推荐系数,并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采用DeepSurv算法实现生存风险和复发风险的预测,并进一步对比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间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利用Siamese-Net算法得到相似病例结果。结果治疗方案推荐系数的Top-1准确率和Top-2准确率分别为82.36%和94.13%;在华西医院内部使用验证过程中,与多学科会诊治疗方案的匹配准确率达95.10%。生存风险模型得到的C-index值为0.735(95%CI:0.70~0.77),各风险组的Kaplan-Meier曲线经log-rank检验,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发风险模型得到的C-index值为0.705(95%CI:0.68~0.73),各风险组的Kaplan-Meier曲线经log-rank检验,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经正常、肝纤维化机体代谢后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差别,及其对肝纤维化发生中HSCs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40%CCl4,皮下注射9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肝纤维化大鼠分别灌服黄芪,提取正常、肝纤维大鼠药物血清,HPLC检测药物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CCK-8法检测黄芪甲苷对HSCs增殖影响,3-Pro掺入-胶原酶消化法检测黄芪甲苷对HSCs胶原分泌的影响。结果:正常、病理药物血清内均可检出黄芪甲苷。病理药物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高于正常药物血清(0.1140 vs0.0851,P<0.05)。黄芪甲苷可抑制HSCs增殖及I型胶原分泌。结论:机体状态可影响黄芪内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的代谢,可能与肝脏不同状态、口服药物首过效应及分解代谢有关。HPLC可用于检测中药体内有效成分含量,评估机体代谢对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临床药效。黄芪甲苷可有效抑制HSCs增殖、活化,为抗肝纤维化有效作用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青少年胆胰疾病中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94至2009年间88例接受ERCP检查的4~18岁患者,分析患者病因、ERCP麻醉方式、术中操作、疗效及术后护理情况。结果 88例接受ERCP检查的青少年患者中,无ERCP相关死亡病例。4例出现术后胰腺炎,发生率4.5%。2例出现术后胆道出血,发生率2.3%。7例术后感染,发生率4.5%,10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1.4%。并发症均于2周之内缓解。平均住院时间7.89d。结论胆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为青少年常见胆胰疾病,在设备及技术保障下,系统的护理,严密观察下,青少年ERCP安全有效,与成人相比,并无更高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超过60%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NENs)内镜下病变表现为多发病灶,可为息肉样隆起、黏膜下来源的肿瘤,或为丘疹、糜烂、溃疡性病灶,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病灶多数<10 mm,平均5 mm。1型G-NENs中,约22%病例内镜下并无任何肉眼可见的病灶,只有通过胃体、胃底的盲检,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病灶,即微小类癌。本例患者胃镜下并无任何肉眼可见的隆起型病灶,因一次随机活检,才得以发现病变。本文结合该例病变内镜下表现及其临床特征,以提升诊断G-NENs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感染督导疗法对烧伤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烧伤脓毒症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抗感染治疗依据临床常规抗感染治疗方法进行,试验组抗感染治疗依据《烧伤脓毒症抗感染督导疗法指导方针》进行,采集两组患者标本,检测病原菌,评价两组抗感染疗效和细菌清除率,记录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d死亡率,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R-I)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sTNFR-II)。结果试验组检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占52.13%,革兰阳性菌28株,占29.79%,真菌17株,占18.09%,对照组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50.00%,革兰阳性菌27株,占30.00%,真菌18株,占20.00%,两组病原菌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细菌清除率、抗感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4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IL-2、IL-6、TNF-α、CRP、sTNFR-I和sTNFR-I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L-2、IL-6、TNF-α、CRP、sTNFR-I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sTNFR-II水平无变化。结论抗感染督导疗法可有效降低烧伤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水平,提高抗感染疗效和细菌清除率,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器官捐献移植工作的调整策略,总结经验。方法解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器官移植工作指南和第一版专家共识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制定了器官移植调整方法。结果于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6日进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4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9.5岁。捐献后共行器官移植手术8例,其中肝脏移植4例,肾脏移植4例。移植受体平均年龄48岁,男6例,女2例。8例移植手术顺利,7例患者无输血。手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外科并发症发生,无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调整方法和流程,可以安全开展器官移植工作和实现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指个体在遭受强烈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研究证实,海马是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脑区,海马损伤会导致机体在面对创伤事件时做出过度应激反应,最终产生PTSD样症状。导致PTSD海马损伤的机制多而复杂,主要包括HPA轴功能异常、神经递质系统异常改变、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紊乱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基于对PTSD发病机制的认识,临床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然而,由于药物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以及疾病的易复发性,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心理干预也只能暂时或在一定时间内改善症状,并没有一劳永逸之效。针刺作为我国中医药中的独特疗法,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在改善PTSD的海马损伤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总结了近年来针刺治疗PTSD的相关文献,对针刺改善PTSD海马损伤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PTSD,使这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不再成为困扰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涛 《医学综述》2014,(14):2685-2686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安康市中心医院诊治的AION患者88例88眼分为两组,每组44例44眼。常规组给予扩血管药、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NGF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NGF,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值、电生理检查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MGF组视力(0.58±0.31)显著高于常规组(0.41±0.27),视野平均缺损值为(11.55±5.62)dB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为(101.46±18.18)ms,低于同期常规组的(14.02±5.48)dB及(112.52±18.25)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GF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NFG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治疗AION可促进损伤的神经元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