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京尼平和不同丝素蛋白( silk fibroin, SF)与壳聚糖( chitosan, CS)比例制备的SF-CS复合微球包载和缓释牛血清白蛋白( bull serum albumin,BSA)的效能. 方法 无机乳化交联法制备SF-CS微球,取其中SF:CS=1:1比例的微球包载BSA,并与单纯的CS微球进行对比,考察微球的包载效能和缓释效能. 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微球直径,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对微球表征进行分析,BCA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载药率和累积缓释率. 结果 以m(CS):m(SF)为1:0. 5和京尼平0. 1 g或0. 5 g、m(CS):m(SF)为1:1和京尼平0. 05 g或1 g、m(CS):m(SF)为1:2和京尼平0. 5 g,制备的微球形态较为规则、圆滑,粒径分布在70~150μm. 以m(CS):m(SF)为1:1和京尼平0. 05 g,按投药量10 mg、20 mg或50 mg的BSA制备微球,包封率分别为(50. 16 ± 4. 32)%、(56. 58 ± 3. 58)%和(42. 19 ± 7. 47)%,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的结果证明SF和CS发生交联, BSA、CS和SF间没有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投药量10 mg、20 mg和50 mg组微球缓释结果显示,第1 天分别爆释总量的(30. 79 ± 3. 43)%、(34. 41 ± 4. 46)%和(41. 75 ± 0. 96)%,21 d累积释放(75. 20 ± 2. 52)%、(79. 16 ± 4. 31)%和(89. 04 ± 4. 68)%,以同样方法制备的BSA投入量为10 mg纯CS微球,第1天爆释总量的(39. 53 ± 1. 76)%,21 d爆释(83. 57 ± 2. 33)%. 结论 SF-CS复合微球比单纯的CS微球有更佳的缓释效能,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药物转运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polylactic acid/nano-hydroxyapatite/silk fi-broin,PLLA/n-HA/SF)纳米纤维引导骨组织再生膜,初步探讨其作为引导骨再生屏障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LLA/n-HA/SF纳米纤维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研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和丝素蛋白的加入对所制备的复合膜结构的影响,并计算其孔隙率。结果扫描电镜显示该复合膜具有纳米纤维状三维网络结构。纤维直径约为160~320nm,孔径大小为1~4μm,丝素蛋白和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复合膜中分散均匀。红外光谱结果表明PLLA/n-HA/SF复合膜具备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及丝素蛋白的特征峰表现,3种组分之间结合良好。该膜的孔隙率为92.600%。结论热效相分离法制备的PLLA/n-HA/SF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和较高的孔隙率。  相似文献   
3.
4.
以丝素蛋白和壳聚糖为基础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率、机械性能、包载生长因子的能力及优良的引导骨再生能力,适用于骨组织工程中。本文综述了以丝素蛋白和壳聚糖为基础的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