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寻找和建立合适的实验模型对开展口腔扁平苔藓诊治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因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原因和机制未明,给实验模型的建立带来困难,是目前口腔学者面临的难题之一。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建立完善的口腔扁平苔藓动物模型,而相关细胞模型已较为成熟,本文就目前口腔扁平苔藓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传统cage-钛板与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结合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133例。根据使用的内固定材料分为cage-钛板组(69例)和ROI-C组(6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进行24个月的随访。采用VAS评分、JOA评分和NDI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颈椎X射线摄片测量患者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采用Bazaz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情况,采用kellgren标准评定邻近节段退变,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1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24个月随访。ROI-C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cage-钛板组[(60.9±18.2)min vs(75.4±20.6)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12个月、24个月2组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VAS评分、JOA评分和NDI均优于术前(P<0.05),但2组间比较,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4.35% vs 3.13%,P>0.05)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5.80% vs 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应用传统cage-钛板和ROI-C融合器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用ROI-C融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但不能显著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正>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是鼻咽癌放疗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造成放疗过程的中断或停止[1,2]。对于RTOM的预防和治疗,西医目前无特效药,中医在增强患者抵抗力、预防和减轻放疗的不良反应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笔者采用清热敛疮方含漱预防RTOM,收效良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就诊的鼻咽癌放疗后RTOM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测定浙江地区人群上颌尖牙至第二磨牙区腭侧咀嚼黏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以及腭大孔的分布位置。方法: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46例受检者的CBCT影像资料,调整基准线进行重建,选取受测牙矢状面进行分析,分别在距离龈缘3、6、9、12?mm水平处测量上颌双侧尖牙至第二磨牙区的腭侧咀嚼黏膜厚度。同时测量腭穹窿的高度和宽度,确定腭大孔相对第二磨牙位置以及距腭中缝和牙槽嵴顶的距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上颌腭侧各牙位黏膜厚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LSD分析不同年龄组各牙位腭黏膜厚度的差异,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腭穹窿解剖形态的各牙位黏膜厚度以及腭大孔到腭中缝、牙槽嵴距离差异。结果:146例患者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区平均腭侧咀嚼黏膜厚度分别为(2.94±0.48)、(3.28±0.49)、(3.43±0.53)、(3.01±0.55)、(3.49±0.70)mm。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区黏膜厚度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尖牙区的黏膜厚度在距龈缘6?mm处最厚,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在距龈缘9?mm处最厚。第一磨牙区黏膜厚度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明显增加,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在6?mm处最薄,之后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受检者年龄和腭穹窿高宽比是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受检者年龄是第二前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腭穹窿高宽比是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变量间无明显共线性(VIF<1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上颌尖牙至第一磨牙区腭侧黏膜厚度与受检者年龄呈正相关,且45岁及以上人群黏膜增厚更显著;高腭穹窿组的尖牙黏膜厚度大于低腭穹窿组(P<0.05),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小于低腭穹窿组(P<0.05)。腭大神经血管束多位于第二磨牙牙冠远中区域。腭大孔到牙槽嵴顶距离高腭穹窿组大于低腭穹窿组(P<0.05),而两组间腭大孔到腭中缝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软组织移植的供区部位以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区距龈缘3~9?mm处黏膜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牙髓血运重建术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炎和根尖周病的方法之一,术后根管内矿化组织的形成有助于根管壁增厚、促进根尖孔闭合及根尖正常发育。近年来,学者们对根管内矿化组织开展了大量研究。该文就近年来牙髓血运重建术后根管内矿化组织形成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对牙髓血运重建过程中矿化组织的组成、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牙髓血运重建术后根管内矿化组织形成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PBL联合CBL教学法相较于LBL教学法在口腔黏膜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实习及规培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样分为A组与B组。A组在第一次课程中接受LBL教学法,在第二次课程中接受PBL联合CBL教学法。B组在第一次课程中接受PBL联合CBL教学法,在第二次课程中接受LBL教学法。其中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为第一次课程内容,口腔扁平苔藓为第二次课程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口腔黏膜病学考试两项指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第一次课程中,B组成绩高于A组(P<0.05)。在第二次课程中,A组成绩高于B组(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LBL教学法。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口腔黏膜病临床教学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