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口腔医学本科生在牙体牙髓病科实习期间出现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探讨减少和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通过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管理系统呈报的牙体牙髓病科实习生不良事件共计14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不良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针对性地制定改进和预防措施。使用SPSS 25.0软件对不良事件的类型及引起各类不良事件原因的数据进行分析,因各组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故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口腔医学本科生在牙体牙髓病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主要有职业暴露、医疗沟通事件与医疗处置事件三类,多属于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和Ⅳ级隐患事件。其中,以职业暴露最为多见,五年共计63例,与医疗沟通事件(Z = 5.765,P<0.001)、医疗处置事件(Z = 4.163,P<0.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职业暴露主要由操作疏忽或不合规范引起,与防范意识不足(Z = 4.063,P<0.001)、患者因素(Z = 3.421,P<0.001),以及科室教育不足(Z = 4.263,P<0.00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导致医疗沟通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医护态度,与收费标准(Z = 4.139,P<0.001)、患者不实期望(Z = 3.990,P<0.001)和不信任实习生(Z = 3.314,P<0.00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导致医疗处置事件的原因有知识缺乏、操作不规范和带教指导不足,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制定各种预防及改进措施有助于减少口腔医学本科生在牙体牙髓实习教学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管生物膜及其临床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是细菌赖以生存的环境,膜结构可以抵御外界因素如抗菌剂的影响,对细菌有保护作用.牙髓感染性疾病中根管生物膜的形成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有关根管生物膜的研究将有利于找出能更有效地治疗牙髓感染性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龋拟生态再矿化的定量评估方法和效果.方法 通过脱矿/再矿化液的pH 循环法建立人工龋模型,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Plus(SB 组)、One-Step(OS 组)和自酸蚀粘接剂Adper Prompt L-Pop(LP 组)进行树脂粘接,在含聚丙烯酸(PAA)和聚乙烯膦酸(PVPA)的模拟体液/硅酸盐水门汀系统中诱导矿化,采用显微计算机X 线断层摄影术(micro CT)定量评估再矿化效果.结果 矿化诱导4 个月后SB 组、OS 组和LP 组样本病损深度均有降低,由矿化前的300 滋m 分别减少至47、53 和87 滋m,矿化率分别为73.76%、81.39%和74.54%.结论 micro CT 是定量评估人工龋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矿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含PAA 和PVPA 的模拟体液/硅酸盐水门汀系统可诱导树脂渗透脱矿牙本质再矿化(P < 0.05),且不同的粘接剂对人工龋拟生态再矿化效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离体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根的管间峡区出现率及形态,为治疗管间峡区、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收集5家省部级医院及1所解剖教研室的离体下颌第一磨牙36颗,经显微CT扫描及计算机三维重建后,以30 μm层厚分别获取近、远中根根尖6 mm段的横截面图像,记录各截面的根管数目及管间峡区出现情况,并对管间峡区形态进行观察.结果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的管间峡区出现率明显高于远中根,距根尖4~6 mm水平处管问峡区出现率较高,近中根为49.5%~66.1%,远中根为17.3%~17.8%,卡方检验显示近(远)中根根尖6 mm各水平管间峡区出现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管间峡区出现率高,提示临床医师在牙髓外科手术中应有意识地探查管间峡区,降低管间峡区遗漏率,以提高牙髓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光活化消毒技术及其在根管内细菌灭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活化消毒技术也称为光动力疗法、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是在有氧条件下,应用光敏剂和低能量激光,实现微生物灭活的一种新技术.它具有抗菌谱广、可局部应用、对耐药菌株也可发挥作用等优点,为根管内感染控制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光活化消毒的技术机制及其在杀灭根管内细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整体思维培养在牙体牙髓病科实习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整体思维的有效性。方法 在牙体牙髓病科临床实习中对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2013级(A组,174人)和2014级(B组,92人)学生采用整体思维培养。通过出入科考核和问卷调查,并与历史同期2012级(C组,88人)学生的成绩对比等方法,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使用SPSS 20.0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和t检验。结果 A、B组入科、出科考核成绩及病例汇报分项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体性思维分项成绩在实习后提高。与C组相比,A、B组出科考核成绩及病例汇报分项成绩均提高。问卷结果显示,87.9%(153/17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有利于整体思维建立,但77.6%(135/17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在内容和时间分配上仍需进一步改进。结论 整体思维培养模式在牙体牙髓病科实习中效果肯定,进一步完善后值得在其他科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口腔诊疗由于其专业特殊性,受到了业界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那么在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最常见的口腔急症(急性牙痛)应该如何处理?本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相关规范标准和广东省、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口腔门、急诊诊疗工作文件,对疫情期间急性牙痛的处理拟定若干防控建议,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8.
显微根尖手术治疗39例慢性根尖周炎病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显微根尖手术治疗39例慢性根尖周炎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慢性根尖周炎病例进行显微根尖手术治疗.包括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借助显微外科器械对患牙进行根尖刮治、根尖切除、根尖倒预备和MTA倒充填。术后每3个月复诊.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评价术后1年的疗效,分为愈合、好转和无效病例。结果39例慢性根尖周炎病例1年后随访的治疗成功率为94.9%,其中治愈病例为82.1%.好转病例为12.8%。结论显微根尖手术对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病损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根管系统内管间峡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管管间峡区是同一牙根内、两根管间,含有牙髓或牙髓生成组织的一种狭窄带状结构。常规根管治疗难以对根管管间峡区进行机械清理、成形及充填,可因管间峡区的存在而最终导致治疗失败。对根管管间峡区的诊断和治疗,是牙髓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牙科手术显微镜、内镜等先进设备的引进有助于提高根管管间峡区的诊断精确度和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和评价次氯酸钠与超声技术和(或)氢氧化钙联合应用对根管及管间峡区内有机碎屑的清理效果.为管间峡区清理技术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下颌第一磨牙45颗,用ProTaper手用锉预备近颊和近舌两根管后,将45例近中根随机分为A、B和C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完成根管清理:A组5.25%NaOCl超声冲洗1min,B组和C组均先用Ca(OH)2糊剂处理根管24h.再分别通过超声冲洗和常规冲洗技术清理根管.冲洗液均为0.5%NaOCl.标本脱钙包埋后.取距根尖1、1.5、2、2.5、3mm处的切片各1张作为观察片,行HE染色。用图像软件分析根管及管间峡区内有机碎屑的含量.计算根管和管间峡区清洁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根管清洁度(根尖1~2.5mm水平)和管间峡区清洁度(根尖1~3mm水平)均优于C组(P〈0.05),A、B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OH)2糊剂和0.5%NaOCl超声冲洗联合应用可获得较理想的根管及管间峡区清理效果.可替代5.25%NaOCl超声冲洗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根管及管间峡区清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