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根管玷污层可影响根管药物进行消毒,同时可降低充填材料与根管壁的密合性,还可使根尖微渗漏显著增加,造成根管治疗的失败,而能否有效去除玷污层是临床上成功进行根管治疗的前提和关键.目的:从螯合剂基本结构出发对其去除根管玷污层作用进行叙述,深入解析影响螯合剂去除玷污层效果的各种因素.方法:第一作者利用计算机检索 Medline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以“Chelating agent, smear layer, root canal irrigation, root canal preparation”为检索词进行文献初检,筛选后纳入50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影响玷污层去除的因素还有冲洗液的浓度、温度、冲洗量、作用时间、冲洗液的输送方式、与其他冲洗液的协同作用等,其中影响螯合剂去除玷污层的因素主要是冲洗时间和冲洗液的配伍问题,螯合剂对牙本质小管的侵蚀,作用时间越长对其破坏越大.超声的震荡方式也可以增强螯合剂的作用能力,更快的速度到达根尖区,其与次氯酸钠联合应用可提高效能,至于最佳组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实验表明唑来膦酸在BPs类药物中抑制骨吸收能力最强[1],这一效应使其对一些口腔疾病起到较好的疗效[2,3],例如:拔牙创的愈合、牙周病治疗后的牙槽骨吸收情况、种植义齿术后的骨整合情况等等。然而,近来有一些实验证实双磷酸盐(包括唑来膦酸)治疗可能会使颌骨坏死,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RONJ),这些实验的结果都只是提出颌骨坏死可能与应用双磷酸盐(包括唑来膦酸)有关,并没有证实确实是由双磷酸盐所致,  相似文献   
3.
同皮肤相比,口腔黏膜受到创伤后愈合快,形成的瘢痕组织少。所以,比较口腔黏膜和皮肤创伤修复的临床、组织和分子愈合机制,将为促进创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提供重要信息。口腔黏膜和皮肤创伤修复的显著区别在于口腔组织的炎症过程是短暂的、一过性的,而皮肤组织愈合却伴有持久的炎症过程。两者创伤修复的分子机制也不相同,口腔黏膜创伤修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beta1和beta3的比例在口腔黏膜创伤中低于皮肤。所以,从基因和分子水平去探索口腔黏膜的修复机制,将帮助我们控制创伤愈合修复过程,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实验性牙槽骨吸收动物模型基础上,研究唑来磷酸局部应用对实验性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旨在找出一种效果理想的防治牙槽骨吸收的局部应用药物,为其局部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为实验组,分别为造模对照组、唑来磷酸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0.8mg/mL,1.0mg/mL和1.2mg/mL);实验组均采用牙周翻瓣术建立牙槽骨吸收模型,治疗组在翻瓣局部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唑来磷酸药物。所有大鼠在给药21天后处死,取牙体牙周组织标本,进行X线片拍摄、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牙槽骨吸收程度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病理切片显示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破骨细胞数量均较造模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骨小梁面积均优于造模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磷酸局部应用对牙周翻瓣术诱导的牙槽骨吸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是一种高度磷酸化的偏酸性非胶原蛋白,属于小整联蛋白结合配体N端联结糖蛋白家族,在牙本质、骨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几年对DMP-1基因结构、相关因子、DMP-1表达的调控及DMP-1在牙本质和骨组织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一些口腔疾病的治疗疗效涉及颌骨骨质的愈合情况,骨质愈合的程度可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例如:拔牙创的愈合、牙周病治疗后的牙槽骨吸收情况、种植义齿术后的骨整合情况等等,所以,口腔医生进行一些本专业治疗时除了尽力在操作技术上完  相似文献   
7.
种植体的骨整合是目前口腔学界种植义齿的研究热点。改善种植体的骨结合,增加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可以较好的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种植体成功率和延长种植体使用寿命。双磷酸盐(bisphosphonate,BPs)类药物的新生力量——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以其在BPs类药物中具有最强效的抗骨质吸收能力吸引了众多关注,在临床成功应用后,口腔专家进一步研究其在种植体方面的良好效应,通过多项实验项目观察发现其具有改善种植体骨结合的效用,并且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有望投入临床,应用前景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8.
背景:利用三维有限元法的变分原理和加权技术,可将具有复杂形态结构的人类牙齿模型化,有利于了解动态过程中牙体硬组织和修复体的应力分布。目的:综合分析近年来口腔领域的国内外学者对修复体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研究状况,特别是金属基底冠、瓷层厚度、根管预备及充填对牙体应力变化的影响。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3年4月至2012年9月PubMed数据库及2001至2008年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金属基底冠、瓷层厚度、根管预备及充填方式对牙体应力变化影响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porcelain-fused-to-met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stress analysis, root canal”,中文检索词为“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三维有限元法,应力分析,根管”。排除重复性研究及Meta分析,共保留40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医学中对建立高真实度和精确度的模型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牙体的根管治疗和治疗后修复提供了有效的生物力学信息。有关牙体与修复体在应对咀嚼作用时的应力分布在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文章总结了口腔领域国内外学者利用有限元法分析桩核冠修复体的应力变化,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结果显示,三维有限元法能够建立具有非线性,各向异性等生物力学特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逐渐完善其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的转变,以真正达到精确模拟口腔生物学形态及牙齿咀嚼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Summary: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olution form of 17%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 on removing smear layer of root canals at different exposure time period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DTA as a choice of root canal irrig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wenty-five single-rooted teet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control group (group A) was given 2.5% NaOC1, and 4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given 2.5% NaOC1 and 17% EDTA, including groups B, C, D and E with exposure time of 1, 3, 5 and 7 min, respectively. After preparation of the root canals, the teeth were split along their longitudinal axis, and the root sections were examined under scanning elec- tron microscope for evaluation of smear layer removal and eros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root canal walls. The specimens in group B showed presence of smear layer on the walls of the root canal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from that in group A (P〉0.05). In groups C and D, partial removal of smear layer was obtained,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moval of smear layer between group C and group B (P〈0.05). Root canal walls in group E specimens showed almost complete removal of smear layer, and the removal of smear layer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group D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of root canal for each sample. It was concluded that combined irrigation with 17% EDTA and 2.5% NaOC1 could remove the smear layer with no significant alteration in dentinal structure when the chelating agent was applied for 7 min. At 3 and 5 min of application, partial removal of smear layer was observed and at 1 min negligible removal of smear layer was achieved.  相似文献   
10.
背景:根管玷污层可影响根管药物进行消毒,同时可降低充填材料与根管壁的密合性,还可使根尖微渗漏显著增加,造成根管治疗的失败,而能否有效去除玷污层是临床上成功进行根管治疗的前提和关键。 目的:从螯合剂基本结构出发对其去除根管玷污层作用进行叙述,深入解析影响螯合剂去除玷污层效果的各种因素。 方法:第一作者利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以“Chelating agent, smear layer, root canal irrigation, root canal preparation”为检索词进行文献初检,筛选后纳入50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影响玷污层去除的因素还有冲洗液的浓度、温度、冲洗量、作用时间、冲洗液的输送方式、与其他冲洗液的协同作用等,其中影响螯合剂去除玷污层的因素主要是冲洗时间和冲洗液的配伍问题,螯合剂对牙本质小管的侵蚀,作用时间越长对其破坏越大。超声的震荡方式也可以增强螯合剂的作用能力,更快的速度到达根尖区,其与次氯酸钠联合应用可提高效能,至于最佳组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