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人咽鳞癌FADu细胞系增殖、迁移、侵袭和促进凋亡的潜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0、5、10、20 μg/mL)丙泊酚处理的人咽鳞癌FADu细胞系分别进行CCK-8毒性测试,平板克隆实验测试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横向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纵向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比较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腮腺肿瘤切除术时面神经监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0例接受腮腺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S组)和全凭静脉组(V组)(n=35)。麻醉诱导时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S组吸入七氟醚复合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V组则仅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使用肌松监测仪测定拇指内收肌的4个成串刺激(TOF)反应,记录阻滞起效时间、深度阻滞恢复时间(T1的出现时间)、T1 50%及TOF 90%恢复时间。术中采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记录2组患者在T1 50%时监测的成功率,比较2组患者术中发生体动与心血管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拔管时间。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肌松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S组T1的出现时间晚于V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的T1 50%及TOF 90%恢复时间显著延长(P<0.05)。2组患者在T1 50%时均能成功获得面神经监测信号。2组均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V组有2例患者术中发生轻微体动。2组患者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均能满足术中面神经监测的手术要求,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更早地获得面神经电生理信号,而静吸复合麻醉有利于预防术中体动发生。  相似文献   
4.
IUC中的患者常有紧张、焦虑等情绪,尤其是术后气管切开或留置气管导管患者,除了上述情绪外,尚有不适、忧虑甚至疼痛的不良感受。而大手术后,ICU中通常使用阿片类药物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但观察到有时单用阿片类药物镇静效果不甚理想。为了消除患者的焦虑,增加舒适感,我们在ICU中观察了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的联合用药对此类患者的镇静程度。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清醒插管的镇静效果及其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需行清醒插管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5例),即右美托咪定(DEX)组和咪达唑仑+芬太尼(MF)组.插管前20 min,DEX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MF组给予生理盐水50 mL;插管前5 mi...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家长陪伴能否提高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儿麻醉诱导期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入选120例2~6岁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2组家长均进行术前宣教,试验组(P组)患儿家长在麻醉诱导期陪伴患儿,对照组(N组)患儿则无家长陪伴。在麻醉诱导时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以及诱导时的配合度。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有家长陪伴的患儿与无家长陪伴的患儿相比,在麻醉诱导期心率及氧饱和度明显平稳,配合度也较好。结论:麻醉诱导期家长陪伴能有效提高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儿围术期麻醉安全性,是一项值得开展及推广的医患合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对肺癌手术麻醉后肺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06 ~ 2018-03 期间我院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病人 64 例,根据随机盲法分为观察组( n = 32) 和对照组( n = 32) 。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治疗,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和术毕时均静注氟比洛芬酯。分析两组围术期的生命体征,第 1 s 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1 s 用气容积/用力肺活量( FEV1 /FVC) 、呼气流量峰值( PEF) 、白细胞介素-6( IL-6) 、IL-10、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丙二醛( MDA) 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在 T 1 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 HR 低于对照组( P<0.05) ,在 T 2、T 3 时间点,观察组病人儿的 HR、MAP 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术 后,两组病人肺功能指标 FEV1、FEV1 /FVC、PEF 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但观察组以上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与 T 0 比较,两组病人在 T 1、T 2、T 3 时间点的 IL-6、IL-10、TNF-α 水平均逐渐上升,但观察组的 IL- 6、TNF-α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IL-10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与 T 0 比较,两组病人在 Ta、 Tb、Tc 时间点的 MDA 水平逐渐上升,SOD 水平逐渐降低; 但观察组的 MDA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肺癌手术应用氟比洛芬酯可以维稳病人的生命体征,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增强肺组织抗氧化能力,减轻肺损伤,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手术后苏醒期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3—12岁择期行OSAS手术的患儿531例,记录患儿术前焦虑状态、家长焦虑状态、麻醉及手术相关信息、术后躁动及苏醒期疼痛程度,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苏醒期疼痛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儿苏醒期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16.6%,年龄(OR=0.85,95%CI:0.76~0.95)、全扁桃体伴或不伴腺样体切除术(OR=1.5,95%CI:1.12~1.99)、术前焦虑(OR=1.01,95%CI:1.00~1.02)、术后躁动(OR=1.22,95%CI:1.17~1.26)及使用氯胺酮(OR=2.59,95%CI:1.53~4.41)与苏醒期疼痛评分独立相关。结论:年龄、全扁桃体伴或不伴腺样体切除术、术前焦虑、术后躁动及使用氯胺酮是儿童OSAS手术后苏醒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