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模拟牙体组织的力学组成,分析不同形态的氧化锆陶瓷桩修复上颌中切牙后对周围剩余牙本质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成年男性上颌中切牙的标准数据,通过ANSYS 12.0软件直接建立平行桩、锥形桩、末端锥形桩3种不同形态的氧化锆陶瓷桩修复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通过加载边界条件,设定模型主参数以及加载静态载荷;分析牙本质内的Von Mises应力的分布规律,观察不同形态的桩核对其周围剩余牙本质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了不同形态的氧化锆陶瓷桩核和牙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柱形桩和锥形桩的牙本质应力分布沿牙本质界面向牙颈部逐渐增大达高峰,末端锥形桩应力最高峰在根末1/3;锥形桩所受的牙本质应力大于柱形桩,且锥度越大,受到的应力也相应越大。结论:柱形桩组所受应力值均小于锥形桩组,末端锥形桩组在牙根部应力值最大;选择氧化锆材料时,柱形桩为最佳设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β-SiC纳米线的不同添加量对POSS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质量分数分别为 0 、0.5 、1.0 、1.5的β-SiC纳米线作为添加剂加入poss复合树脂。对各组试件的硬度、弹性模量、耐磨性等力学参数进行测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0.5%组的硬度值、弹性模量值最高,划痕深度值最小,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适量β-SiC纳米线可以显著增加POSS树脂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矫治前安氏Ⅱ类年轻成人错牙合患者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观察其切牙区牙颌代偿情况及牙槽骨形态。方法:选取未经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117例,根据上颌中切牙的唇倾程度及垂直骨面型进行分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及t检验对其牙颌代偿情况及牙槽骨形态进行研究。结果:1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安氏Ⅱ类1分类者U1/SN、LI/MP、UA、Uap、LAH、LBH和LLH的测量值均大于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但SN/OP、U1/L1、UAH、UDH、UBH、UP、LP、LAP则小于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不同垂直骨面型间相互比较:均角组和低角组SNA、SNB、L1/MP、UP、UAP、LA、LP、LAP值都显著大于高角组,而ANB、SN/OP、SN/MP、FH/MP、UAH则显著小于高角组。而UDH,LDH,LAH,LBH值则仅均角组显著低于高角组。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和2分类错牙合相比较,二者在牙颌代偿及牙槽骨形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牙颌代偿和牙槽骨形态均受到垂直骨面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滋川  谢伟丽 《口腔医学》2018,38(7):653-657
牙种植体目前已经成为牙齿缺失时的一种重要修复方式,种植体表面的生物活性对于种植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仿生学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希望在传统喷砂酸蚀的基础上,对种植体表面进一步微米化或者纳米化处理,构建出更具生物活性的种植体表面。在梳理了国内外构建种植体表面结构的方法后,本文将在种植体表面构建出微米级孔隙的方法归为一类,将在种植体表面构建出微纳米复合级孔隙的方法归为一类,并对这两大类的实验方法、对成骨的影响、作用原理进行对比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纯钛表面对成纤维细胞黏附增殖的影响。方法:将36个试件分平均为3组:机械抛光组(A组);喷砂酸蚀组(B组);喷砂酸蚀碱热组(C组),每组均12个试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3组试件表面微观结构和细胞在试件表面的铺展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各试件表面的粗糙度;运用CCK-8试剂盒在450 nm波长下检测各试件对成纤维细胞( L929)黏附与增殖的吸光度值( OD值)。结果:A组表面光滑,试件表面成纤维细胞骨架大多呈梭形铺展,伸展较差;B组和C组表面粗糙,且C组表面可见微纳复合结构,试件表面成纤维细胞骨架呈三维空间向铺展,表面黏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和B组。观察第1,3,5 d试件表面细胞增殖情况,可见粗糙表面较光滑表面更利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喷砂酸蚀碱热方法处理后的纯钛表面形成微米-纳米复合孔洞,表面活性好,促进成纤维细胞早期黏附及表面铺展,且不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钛表面构建微纳复合结构涂层,并对其表面结构及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的复合工艺,在钛表面构建新型微纳复合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能量分散分光计(EDS)对试件表征进行观察;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该涂层的细胞毒性;进一步检测该涂层对于前成骨细胞(MC3T3-E1)粘附与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中,微米孔直径3~5 μm,纳米孔直径100~200 nm;新型涂层表面增加了钠元素和钙元素;体外细胞存活率实验表明该涂层细胞毒性0级;体外细胞粘附实验表明:第1、2 h,细胞粘附活性在喷砂酸蚀处理组(MTi组)及混合碱处理组(NTi组)均明显强于单纯抛光组(STi组),同时NTi组最强。体外细胞增殖实验表明:第1、4、7天MTi组的A值均小于STi组,具有统计学差异。NTi组的A值先是小于,后逐渐大于STi组。结论:相较于单独微米结构钛涂层,微纳复合结构钛涂层具有更接近于自然骨的分级结构以及更优良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