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初步探讨α2-巨球蛋白(α2M)对X射线导致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MSCs)成骨分化障碍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 BMMSCs,取第4代细胞经8 Gy X射线照射后,进行成骨诱导并以0.5和1.0 g/Lα2M分别作用于照射后的h BMMSCs。成骨诱导的第7天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T-q PCR法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mRNA表达;成骨诱导的第14天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骨甘氨酸(OGN)的蛋白表达;成骨诱导的第21天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钙结节的形成情况。此外,正常培养的h BMMSCs于8 Gy X射线照射后加入α2M作用24 h,提取细胞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的蛋白表达。结果:h BMMSCs经8 Gy X射线照射后给予0.5和1.0 g/Lα2M处理,与未加入α2M的单独照射组比较,ALP活性、RUNX2的mRNA表达、OGN和Mn SOD的蛋白表达及SOD活力均升高,钙结节形成增多。结论:α2M可明显提高放射损伤后h BM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上调SOD活力和Mn SOD的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6):2157-2158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75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组,B组为单用利培酮治疗组作为对照组,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症状,用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病人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2、4、8、12周末进行评定。结果:A组在治疗2周末开始SANS评分较B组即有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SANS评分下降更加明显,NOSIE评分A组治疗后总消极分降低,总积极分上升,与B组有显著差异。治疗后4、8、12、周末TESS评分,A组低于B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综合改良模型构建方法,以期缩短建立大鼠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coradionecrosis of jaw,ORNJ)模型的时间,并通过临床大体、病理及影像学对其进行动态评价。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组空白对照组(8只)和4组照射组(每组6只)。使用改良大鼠固定和防护照射装置,通过X线生物学辐照器单次7 Gy,每天1次,连续5天对大鼠左侧下颌骨进行精准照射。在照射后第1周内所有大鼠高蛋白饮食,在照射后第7天使用改良拔牙法彻底拔除所有大鼠左侧下颌3颗磨牙,于第7、14、21、28天分别处死2只空白对照组大鼠和1组照射组大鼠,进行临床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Micro-CT扫描等。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28天的实验过程成功建立大鼠ORNJ模型,同时建模成功率提高至83%,且照射组大鼠存活率达到100%。动态观察:大体可见照射组大鼠在照射后第7天出现左侧颊部黏膜溃疡,随后逐渐出现照射区脱毛、咬合紊乱、颊部溢浓等;且该组大鼠照射后体重持续下降,至第14天才逐渐上升。病理骨髓腔的改变先于皮质骨。在照射后第7天骨髓腔内脂肪空泡增多,随后出现骨髓坏死,并持续加重。皮质骨第7天即可观察到空白骨陷窝增多,第21天纤维组织明显增多,随后坏死骨组织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取代。影像学第28天可见皮质骨明显缺损。结论 短期内建立的大鼠ORNJ改良模型高效且稳定可靠,在明显缩短建模周期的同时,又可全面反映ORNJ在临床大体、病理、影像学上的动态改变,因此是用于研究该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护干预措施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和分析在X线照射前于大鼠下颌骨体局部注射α2巨球蛋白(alpha2-macroglobulin, α2M)是否对大鼠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具有预防作用。 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单纯X线照射组,C组为X线照射前左侧下颌骨局部注射α2M组。大鼠均经麻醉后使用3D打印装置固定,B、C组使用X线生物学辐照器对其左侧下颌骨进行精准照射,每天7 Gy,连续照射5 d;A组假照射;C组在第1次X线照射前30 min于大鼠左侧下颌骨体部骨膜下局部注射0.5 mL 2000 mg/L的α2M,A、B组在同样部位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照射完成后第7天,拔除大鼠左侧下颌3颗磨牙。照射完成后第28天处死所有大鼠,从大体、影像学、病理学等方面系统评估各组大鼠的放射损伤。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组5只大鼠大体上体重明显减轻、照射区黏膜重度溃疡、受照侧颊部脱毛、咬合关系紊乱;影像学显示明显的骨质缺损;病理观察发现照射区皮质骨空白骨陷窝增多、死骨形成、纤维增生等骨坏死典型症状,证实发生下颌骨ORN,发生率为5/6;与B组相比,C组大鼠大体上仅表现为轻度体重下降及照射区脱毛,影像学上未见明显骨质缺损,病理观察仅见骨髓腔内轻微炎症,皮质骨无明显破坏,骨陷窝空虚率较B组显著降低(P<0.001);C组大鼠下颌骨ORN发生率为零。 结论: X线照射前注射α2M对下颌骨ORN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喹硫平组35例,氟哌啶醇组35例。两组分别应用喹硫平或氟哌啶醇治疗,疗程8周。采用PAN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周末,喹硫平组显效率为75.21%,氟哌啶醇组76.11%,两组总体疗效相当,喹硫平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喹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喹硫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迫症中应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强迫症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选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50例选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2个月治疗后,整体治疗效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2组患者治疗后强迫、焦虑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有轻微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jaws,ORNJ)是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该疾病进展慢,病程长,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处理较为棘手。ORNJ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现就ORNJ动物建模在动物选择,建模方案,评估指标及模型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及利培酮组各50例。阿立哌唑组予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组予利培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2组有效率、显效率和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第2、4、6、8周末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同期PANSS评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静坐不能、震颤、恶心呕吐、失眠等较利培酮组少,且头昏、嗜睡、口干、心动过速、便秘、体质量增加、兴奋激越明显少于利培酮组。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一致,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