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移位于舌下间隙的下颌智齿牙根的定位和取出方法。方法:回顾2009-07—2012-07间,6例下颌智齿拔出术中牙根移位于舌下间隙的病例,分析移位原因之后,采用双手合诊,结合影像学检查对牙根定位,行牙槽窝舌侧近远中松弛切口,翻瓣取出牙根。结果:手术成功取出移位牙根,6例牙根均移位于舌下间隙。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牙槽窝近远中附加切口配合双手合诊,可准确定位并取出移位牙根。  相似文献   
2.
Vascularized osteomyocutaneous transplantation using the technique of 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 has shown many advantages. For the purpose of immediate reconstruction of composite defects of the mandible, 74 osteomyocutaneous flaps have been used in the last six years. They included 43 iliac osteomyocutaneous flaps pedicled to the 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 16 latissimus dorsi osteomyocutaneous flaps pedicled to the thoracodorsal artery and 15 pectoralis major asteomyocutaneous flaps pedicled to the acromiothoracic artery.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former was 90.7% (39/43), and the latter two 71% (22/31).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rvivalrate of these osteomyocutaneous flaps have been analyzed;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recipient and donor sites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long term results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authors conclude: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by using osteomyocutaneous flap grafts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sistance to infection, fast bone healing and survival in a poorly vascularized recipient bed. The iliac osteomyocutaneous flap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in survival ability.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十年,整复外科在软组织与骨组织的修复上取得令人注目的进步。带蒂皮瓣继而游离皮瓣,以及肌皮瓣、骨肌皮瓣大量而成功的应用,并由于体表的血循环解剖和骨—肌—皮间血循环关系的进一步阐明,开拓了许多新的供区,这均为头颌面部各种面积及不同类型的整复提供了组织来源的物质基础。因而可以说,显微外科技术是七十年代外科技术上的一个飞跃,而颌面部整复方法也由几十年来传统的游离植皮和爬行皮管飞跃到各种类型组织瓣的新高度,原来就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和复杂的生理功能而受到  相似文献   
4.
颌面部缺损的整复方法甚多,以头颈部周围的组织瓣作为供体在临床上应用最广,五十年代以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由于整复技术的进步,实验外科的发展,又促进了对供组织瓣的部位、血供、制备技术等各方面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在取瓣的位置、比例、延迟、效果等方面均有迅速的发展与提高,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有所扩大。本文仅就文献中述及舌瓣、额瓣、胸三角瓣、颈瓣等的部份文献材料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正> 1957年 Obwegeser 等首先介绍口内切口作下颌骨升枝矢状切开术治疗下颌前突,后经其他学者的不断改进,近年来在临床上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术式,我科自1981年以来用该法矫治下颌前突1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资料及方法病例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8至29岁,真性下颌前突7例,真性下颌前突伴上颌骨发育不良5例。单作升枝矢状劈开6例,矢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多认为干槽症系拔牙后牙槽窝内发生纤维蛋自溶解作用。Birn(1970年)发现干槽症中纤维蛋白溶解的活动明显高干正常愈合的牙槽窝,认为此作用非常可能是手术中的创伤和/或手术后感染而使牙槽骨开始有血块纤维溶解。  相似文献   
7.
下面部复合组织缺损主要指下颌骨及其周围粘膜以及皮肤的缺损。对这类缺损,按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均需分期手术,即为修复软组织,以后再行植骨,由于与口腔贯通,系污染创口,对大型的缺损一般也不在原发灶切除的同时行一期(立即)整复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使这种复合组织缺损行一期修复的可能性逐渐变为现实。由于可以一次切取复合组织,其血供来自吻合血管,血循丰富,抗感染力较强,移植骨的成活率也高。我们自1980年4月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至1986年4月共行骨肌皮瓣游离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正常人颌面部11个解剖区域进行了测量,并作了一定的统计学处理。它为颌面部整复手术提供了参考的数据。对某些带有一定特点的规律:结合临床作了初步分析。我们认为这些数值对指导临床,尤其是对某些先天性或后天性唇、鼻、眼及颌面部畸形的患者;在手术前的设计及术后疗效评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应用组织内埋置同位素金(Au)198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在所观察的22例中有:上颌骨肿瘤侵入颧下窝并播及颅底、咽旁与椎前间隙者5例(T_4,No—N_1,M_0);下颌骨肿瘤播  相似文献   
10.
显微外科通过手术显微镜的应用,使外科手术从宏观进入了微观世界,为发展和提高外科医疗技术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自1960年Jacobson和Suarez发表小血管(1.6—3.2毫米)吻合术以来,显微外科的设备和技术操作迅速地得到了改进和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各专业。目前,微血管吻合技术已能吻合直径为0.3毫米的血管。从而使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骨移植。通过移植骨和受植床血管的互相吻合,保证了骨瓣的正常血循环,使移植骨保持活力。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成功地进行带血管游离骨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的报道。包括带血管的肋骨、腓骨和髂骨等游离骨移植均有报道,其中以肋骨为常用的材料。本文就近年来国外有关这一方面的进展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