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在近半个世纪发展过程中,血管内永久植入金属支架造成的慢性炎性反应、支架内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等不足日益显现。支架的生物可降解特性理论上解决了永久性裸金属支架植入后相关并发症,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依据BRS主要成分,可分为生物可吸收聚合物血管支架(BPVS)和可生物降解金属合金支架(BMAS)。镁基BMAS(Mg- BMAS)具有良好的力学结构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人体血管。该文就Mg- BMAS在脑血管、周围血管、循环大动脉和冠状动脉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进一步探讨其优缺点、相应优化措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镁基合金生物可降解支架在血管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镁基合金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比铁基合金和锌基合金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镁基合金的降解速度太快,无法与组织愈合的速度相匹配,而且还表现出不均匀腐蚀的特性。因此,研究者们从支架的表面改性、锻造工艺和成分配比等方面优化支架生物金属特性,并且逐步运用到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本综述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展开:镁基合金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国内外发展历程;镁基合金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特性;镁基合金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检测NCSTN基因稳定沉默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活性及相关分化蛋白的改变,初步探索反常性痤疮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NCSTN基因的HaCaT细胞模型(shRNA组),转染空载慢病毒的HaCaT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NCSTN基因的沉默效率。CCK8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活性,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aCaT细胞角蛋白(CK1、CK5、CK7、CK10、CK14、CK16、CK17、CK18、CK19、CK20)及其他分化分子(内披蛋白、兜甲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shRNA组NCSTN mRNA及蛋白表达(0.42 ± 0.19、0.30 ± 0.07)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1.00 ± 0.34、1.00 ± 0.26;t = 5.196、2.637,P < 0.001、< 0.05),基因沉默效率达7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hRNA组HaCaT细胞明显增殖活跃,CK16、CK19蛋白表达显著下调(t = 3.787、3.817,P < 0.01、< 0.05),终末分化分子内披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 = 2.904,P < 0.05)。结论 稳定沉默NCSTN基因表达会引起HaCaT细胞异常增殖分化,为后续探究NCSTN基因突变引起反常性痤疮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16s rDNA PCR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分析和比较牙髓卟啉单胞菌(P. endodontalis)endodontalis)在原发性感染和再感染根管中的定植情况。方法 将12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120颗单根管患牙按原发性感染和再感染分为2组,每组60颗。采用16s rDNA PCR分析P. endodontalis在两种感染根管内的检出率,对于P. endodontalis endodontalis检出阳性者用RTFQ-PCR比较P. endodontalis在两种感染根管内的DNA相对表达量。结果 P. endodontalis在原发性感染根管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再感染根管的检出率(P=0.001)。RTFQ-PCR检测结果表明P. endodontalis在原发性感染根管内的DNA表达量和再感染根管内D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结论 P. endodontalis在原发性感染和再感染根管内均有定植,但与原发性感染根管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Nicastrin(NCT)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上鉴定其沉默效率,构建NCT基因稳定下调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模型,为后续研究NCT基因下调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影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设计3个靶向NCT基因特异性短发卡RNA(shRNA)表达序列并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pGLV3/H 1/GFP+ Puro中,成功构建慢病毒重组表达质粒,并通过测序鉴定.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其滴度.将HaCaT细胞分为空白组(未感染病毒)、阴性对照组(NC组,感染空载病毒LV3-shNC)和干扰组(感染NCT-shRNA1、2、3慢病毒).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印迹检测靶基因的沉默效率,筛选出沉默效果最佳的干扰序列.结果 测序表明,NCT-shRNA慢病毒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表达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产生的慢病毒颗粒滴度为109 TU/ml.慢病毒感染HaCaT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效率大于95%.qRT-PCR结果,与NC组相比,干扰组NCT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其中NCT-shRNA1组NCT基因沉默效果最佳,干扰效率达到75%.Western印迹结果,与NC组相比,shRNA1组NCT蛋白表达抑制率为71.7%.结论 成功筛选出高效NCT-shRNA干扰序列,构建NCT-shRNA慢病毒重组表达载体,并构建NCT基因稳定下调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一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1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提取家系中2例患者、2名表型正常者及50名与本家系无关的正常对照外周血DNA,采用PCR技术扩增ADAR1基因所有编码区并进行测序。结果:该家系中2例患者均存在ADAR1基因错义突变(c.662CT),导致p.P211R改变,家系中2名未患病的个体和50名健康对照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ADAR1基因c.662CT错义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发生DSH的致病性突变,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表皮松解性掌跖角皮症一家系患者角蛋白9(KRT9)基因突变。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血样,提取家系中4例患者和3名正常人及50名与本家系无关的正常对照外周血DNA,采用PCR技术扩增KRT9基因所有编码区并进行测序,分别检测家系中的突变情况。结果:该家系中所有患者均存在KRT9基因错义突变(c.484TC),导致第162位密码子由TCT(丝氨酸)转变为CCT(脯氨酸)(p.S162P),家系中3名正常个体和50名健康对照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KRT9基因c.484TC错义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发生表皮松解性掌跖角皮症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LED蓝光配合红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先采用红色LED光对痤疮部位进行照射,待红肿消退,接着采用蓝色LED光进行照射,待痤疮结痂,最后再采用红色LED光进行照射,照射15 min.功率密度:红光103 mW/cm2;蓝光65 mW/cm2.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仅1例无效,总有效率99.17%.LED蓝光配合红光治疗痤疮,具有消炎消肿和杀灭痤疮杆菌以及促进皮肤恢复正常色泽的功效.结论 LED蓝光配合红光治疗痤疮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无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颗粒剂和片剂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周期三交叉试验设计,利用建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口服含阿奇霉素0.5 g的阿奇霉素颗粒(受试制剂Ⅰ)、阿奇霉素片A(受试制剂Ⅱ)及阿奇霉素片B(参比制剂)后不同时刻血浆中阿奇霉素的质量浓度,同时绘制血药质量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阿奇霉素颗粒、阿奇霉素片A、B血浆中阿奇霉素的tmax分别为(1.9±0.6)、(1.9±0.7)、(1.8±0.6)h,ρmax分别为(441.0±129.5)、(421.7±142.8)、(426.2±128.1)μg.L-1,t1/2分别为(48.0±10.7)、(44.8±8.0)、(45.6±9.8)h,AUC0-t分别为(4 564.6±1 312.0)、(4 743.1±1 616.1)、(4 654.6±1 489.4)μg.h.L-1,AUC0-∞分别为(5 224.6±1 529.7)、(5 373.4±1 854.7)、(5 278.7±1 675.9)μg.h.L-1。以AUC0-t计算,阿奇霉素颗粒剂及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9.7±14.0)%和(101.8±13.8)%。结论双单侧检验结果证明,阿奇霉素颗粒及阿奇霉素片A与阿奇霉素片B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