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的体外培养以及骨向诱导分化情况,进一步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兔的股骨骨髓,然后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并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结果:体外分离的骨髓基质细胞呈贴壁生长,改良MTT法测定显示骨髓基质细胞于第7.8天左右可达到增殖高峰;诱导后BMSC可向成骨细胞分化,细胞呈成骨细胞形态为梭形和多角形并可形成钙化结节。改良钙钴染色法检测诱导细胞碱性磷酸活性呈强阳性。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呈较典型的成骨细胞状态,并可见钙盐沉积。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具有来源充足,取材方便,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增殖能力较强,成骨能力确定。所以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有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病史 患者,男,14岁,汉族.主诉:门牙不齐、反(牙合),要求采用舌侧矫治器矫治.家族史:姐姐为相似畸形.患者无口腔不良习惯,全身健康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舌侧矫治器进行改良,应用于前牙反的矫治,疗效好,临床操作简化。方法:制作"联冠垫"粘固在后牙牙冠上,成为"固定垫",磨牙舌面管和前磨牙托槽埋于垫中和"联冠垫"合为一体,成为"垫式舌侧矫治器"。结果:6例患者治疗后磨牙关系中性,前牙覆覆盖正常,牙列整齐。结论:垫式舌侧矫治器矫治假性前牙反效果良好,椅旁操作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舌侧矫治器进行改良,以达到简化临床操作提高治疗前牙反疗效的目的。方法:制作联冠垫作为固定垫,磨牙舌面管和前磨牙托槽埋于垫中与联冠垫合二为一,成为垫式舌侧矫治器。选择假性前牙反病人30例,统计病人主动治疗时间和反解除时间,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对软硬组织变化情况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30例病人治疗后磨牙关系中性,前牙覆覆盖正常,牙列整齐,反解除时间2~5个月,平均3.13个月。X线头影测量数据显示上下颌骨和上下前牙有一定的改变。结论:垫式舌侧矫治器矫治假性前牙反效果良好,并缩短了椅旁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在牵张应变作用下发生早期凋亡的情况。方法:刮取健康人前磨牙牙周膜,进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长曲线描绘。经3~4代传代培养后,对细胞加载1%~20%的牵张应变,加载时间分别为30min,1h、6h、12h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细胞的早期凋亡鉴定。结果: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传代到12代以后,细胞逐渐呈衰老生状,胞体变大,细胞生长缓慢。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在30min组低于对照组,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在6h内,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随加载时间和加载应力的增加而增加(P<0.05)。在12h时所有组的细胞凋亡均减少。结论: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使用最好在12代以内,尤其是3~4代细胞的活力、增殖能力较好。牵张应变可以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6.
骨组织工程学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学中之关键环节,支架材料的发展状况将严重制约骨组织工程乃至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骨组织工程学中研究比较集中的数种支架材料的优缺点及其目前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垫式舌侧矫治器和混合式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假性前牙反的疗效。方法应用垫式舌侧矫治器和混合式直丝弓矫治器各治疗前牙牙性反或功能性反患者30例,统计两组病例主动治疗时间和反解除时间,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对软硬组织变化情况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垫式舌侧矫治器治疗前牙反时反解除平均时间比混合式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前牙反时反解除的平均时间短,主动治疗时间则较长。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其上下前牙牙轴及上下唇软组织都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矫治后患者的上颌软硬组织突度都有增加,下颌软硬组织突度都有减小,侧貌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垫式舌侧矫治器也是治疗前牙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消化法与组织块法联合培养与单纯组织块法两种方法获得人牙周膜细胞的成功率及细胞来源鉴定情况.方法 刮取因正畸需要而拔牙的牙周膜,分别进行组织块法和消化法与组织块法联合培养进行人牙周膜细胞的原代培养,并进行波形丝蛋白、角蛋白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以鉴定细胞来源.结果 组织块法在1~2周内有原代细胞游出.在第2或第3天,联合培养法消化游离出来的细胞开始贴壁,消化后的疏松状牙周膜亦可贴壁,且有细胞爬出.组织块法的成功率为27%,联合培养法成功率为70%.ABC免异组化法及ALP鉴定其为非牙龈来源的中胚层细胞.结论 联合培养法可显著提高原代细胞培养的成功率,并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和相对纯化的实验用细胞.  相似文献   
9.
10.
细胞应变装置中硅橡胶膜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自行开发的动态机械应变细胞加载仪中的弹性底培养皿的硅橡胶膜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明确膜上各部位细胞所处的应力环境,为进一步探讨应力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8.0对硅橡胶膜加载后的应力和位移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有限元的轴对称原则进行建模,并进行边缘约束和位移加载,从而模拟硅橡胶膜接受球冠顶板的拉伸后所产生的应力变化。结果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了硅橡胶膜在牵张应变时的von Mises应力云图、位移云图及应力数值。结论1%、5%和10%应变组中,在膜的边缘区和中央区之间的环形区的应力值要低于前两个区,并且其应力值颜色无突变性。在20%和25%应变组中,中央区和环形区的应力值比较接近,但是从应力值看中央区仍稍高于环形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