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讨实验性矽肺后期的脂质、肺胶原蛋白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我们观察了大鼠染尘后期(180~270天)的肺冲洗液中脂质含量和肺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对矽肺的发病过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技术亦有很大的进展,娩出胎儿是剖宫产手术最重要的步骤,顺利地将胎儿娩出是剖宫产成功的关键。但个别病例因一些特殊情况,剖宫产术时出头困难也时有发生,如处理不当,可造成新生儿窒息、损伤及子宫切口撕裂,引起出血等不良后果。现就剖宫产时出头困难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毒隔离结合免疫及营养治疗在预防和治疗反复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初次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共40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0例,治疗组患儿定期给予消毒隔离健康教育及营养随访,再次患病后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仅在感染手足口病后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足口病再发率和重症率等指标。 结果治疗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为(1.7 ± 1.1)d、皮疹消退时间为(4.0 ± 1.3)d、平均住院天数为(5.6 ± 2.4)d、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38/200)、激素使用率为8%(16/2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0.028、8.677、8.353、20.650、11.312,P = 0.015、0.032、0.001、0.004、0.011)。治疗组患儿1年内再发率、重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4/200)、1%(2/200)和5%(10/2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9.21、0.88、7.24,P = 0.010、0.002、0.007)。 结论健康教育、营养随访及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可降低手足口病的再发率及重症率,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付华  谢安明  魏志鹏 《军事医学》2021,45(6):479-480,封3
目的 分析某单位群发性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影像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9月收治的45例经血清学检验证实的支原体肺炎男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就其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预后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45例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普通支原体肺炎的肺部表现以单侧单发为主,而重型支原体肺炎以双侧或多发为主;45例支原体肺炎中,单侧病变明显高于双侧病变,下叶受累明显高于上叶;影像学特征以磨玻璃影、实变影、沿支气管壁分布、结节影为主.所有患者经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1~2周痊愈出院,大部分支原体肺炎患者入院后3~5d病灶明显吸收,9d左右病灶基本完全吸收;少数重型患者入院后3~5d病灶增多增大,2周左右病灶明显吸收好转.结论 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群发易感性,肺部高分辨率CT成像可直观地反映支原体肺炎的分布特点、影像表现及治愈过程的变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支原体肺炎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何晓英  付华  袁平  李小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4,(21):3960-3963,3986
目的通过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ICH)大鼠血肿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脑出血后G-CSF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途径。方法 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只。断尾取自体血法制备ICH模型,造模1 h后治疗组经腹腔注射重组G-CSF(60μg/kg),假手术组、ICH组经腹腔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各组大鼠术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处死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肿周围VEGF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从24 h开始各时间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较ICH组明显增加(P0.05)。假手术组仅见少许VEGF表达;ICH组VEGF表达从6 h开始出现增多,7~14 d达到高峰;治疗组各时间点VEGF表达较ICH组明显增多(P0.05),72h~7d到达高峰。结论 G-CSF可能通过上调脑出血血肿周围VEGF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479-1480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大骨瓣减压治疗100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标准大骨瓣与非标准大骨瓣治疗所发生的并发症。 结果 骨窗不够大、下界不够低、硬膜不缝合及脑积液流体动力学的改变为并发症的常见原因。 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将颅脑损伤后去骨瓣减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应严格掌握去骨瓣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7.
睾丸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estin又称睾丸素,最初是从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增菌培养基中鉴定的一种分泌性糖蛋白,可通过受体联合蛋白与细胞表面紧密结合。通过对睾丸素的研究,人们发现睾丸素 mRNA分布于全身大多数器官,尤其以睾丸和卵巢表达最高。研究表明睾丸素可能为一种抑癌基因,且当睾丸素基因表达降低或缺失时,致癌物诱导的胃癌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儿童青少年期抑郁症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46例儿童青少年期抑郁症患者与随机抽取同期出院的49例成人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的对照研究。结果儿童青少年期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大多有一定诱因,早期症状不典型;症状有情绪不稳、孤僻、幻觉等。结论儿童青少年期抑郁症基本症状与成人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ascin1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系MKN45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利用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稳定沉默fascin1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检测干扰效率,用MTT比色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FCM)及Hoche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在稳定转染fascin1干扰质粒后,胃癌细胞系MKN45的fascin1表达明显下降;与未转染组和空白质粒转染组相比,fascin1干扰质粒转染组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但细胞凋亡变化不明显。结论:fascin1的表达与胃癌细胞系MKN45的增殖有关,而与凋亡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球菌属细菌临床分离情况与耐药性变迁,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这6年间肠球菌属细菌临床分离株在各标本、科室中的分布与耐药性的变迁情况。结果 2008~2013年6月共分离出肠球菌属细菌420株,其中屎肠球菌288株,占68.6%,粪肠球菌128株,占30.5%,鹑鸡肠球菌3株,占0.7%,铅黄肠球菌1株,占0.2%;肠球菌属细菌在各标本中的分布以尿液为主,占60.5%;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20.0%;血液,占13.6%。6年来肠球菌属细菌的菌种和耐药性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屎肠球菌所占比率每年基本保持在65%左右,粪肠球菌所占比率在35%左右。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以及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呋喃妥因、高浓度的庆大霉素、高浓度的链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接近或超过70%。2008年发现2株、2009年1株,共3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2008年发现1株、2009年5株、2010年7株,共13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中介。结论 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较为严重,不同菌种耐药性有所差异。临床抗感染治疗应以分离菌株体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依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