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青少年牙周炎(Juvenile Periodontitis,简称JP)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主要来自美国、英国、瑞典、芬兰、丹麦等国家。这些研究报告青少年牙周炎的患病率为0.1~28.4%,变异范围很大。国内目前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是牙菌斑形成的主要微生物,而牙菌斑与龋齿、牙周病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目前巳被公认。国内外学者为寻求防龋的措施,对变链血清型流行病学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参照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所采用  相似文献   
3.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简称SS)是一组以外分泌腺受累,表现为口眼干燥症状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目前所知其发病率在结缔组织疾病中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而且,部份患者以“口干”或“两腮肿大”为主诉首先到口腔科求治。因此,口腔医师全面认识该病有一定意义。最初提出唾泪液缺乏报告的是Hadden(1888),1933年Sjogren把临床与病理结合为一整体论述,并命名为Sjogren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人工龋和动物龋实验研究了氟钼酸铵的防、抑龋作用.人工龋实验结果表明:涂擦10%氟钼酸铵组人工龋损深度小于1%和5%组;表面层厚度大于1%和5%组,防、抑龋最适浓度为10%.用10%氟钼酸铵比用2%氟化钠处理过的牙齿人工龋损深度小(P<0.01),表面层厚度大(P<0.05).大白鼠用10%氟钼酸铵涂擦下磨牙组比用2%组龋均龋损均数,龋齿发病率明显降低.总之,本研究结果证明10%氟钼酸铵有显著的防龋、抑龋作用,增强牙齿的抗酸溶解性,促进龋损的再矿化是其防龋、抑龋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1960年发明红宝石激光以来,将激光用于牙科领域已有很多试验研究。早期试验主要着重于激光辐照对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的效应。1964 Stern等首先提出红宝石激光防龋的设想。其后又发现CO_2激光对牙釉质比红宝石激光有更好的效应,提出CO_2激光防龋的潜在可能性,并报告了CO_2激光辐照人的离体牙釉质效应参数(1972)。此后,山本肇等(1974)和Von P.Lent等(1976)又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简称NdYAG)做了类似的实验,认为激光防龋是很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7.
一、验证实验研究的设计与方法1.临床应用实验对象选择与分组从13~20岁青少年人群中选能坚持合作者以WHO规定的牙龈炎诊断标准,经体检筛选出单纯性牙龈炎共262例,随机分组见表1。  相似文献   
8.
微量元素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医学和生物学界的重视,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都与微量元素有密切的关系。尽管在国内外,用各种方法对微量元素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对在活组织中发现的40余种微量元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还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牙周炎流行病学调查概况(综述)北京市口腔医学研究所王者玲,仇新全,杨圣辉青少年牙周炎(JuvenilePeriodontitis,简称JP)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和予防青少年牙周炎具有重要价值。这方面资料报道不多,比较正规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牙周病的病因,与局部的微生物作用有密切关系,由于牙龈袋局部细菌的诸种病原因子,主要有细菌产生的酶包括酶在内的代谢产物及菌体成分,是组织炎症性变化的直接作用因子但要说明伴有骨吸收的慢性牙周组织炎症的病态,还欠说服力。近年来牙周病的病因论,从免疫学的观点来解释是很盛行的,现将其概括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