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211篇
妇产科学   87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249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4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日间手术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欧美国家重要手术模式。我国于20世纪初开始开展日间手术,但目前尚未普及,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认识不清、开展不规范、与医保支付对接不畅等问题。日间手术是一种使国家、医院和病人三方均受益的新型手术模式。近年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开展日间手术的医院明显增多,可以预见,我国日间手术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从简单、易操作的病种开始,落实临床路径,积累经验,再逐步稳妥展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日间手术范围,提高三、四级手术比例。同时,积极与医保支付政策对接,采取灵活的方式,获得医保的支持,更好地促进我国日间手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CA)与多巴胺转运体(DAT1)440bp等位基因的关系。 方法陕西省纺织医院等于2004年3~8月,采用PCR技术对来自西安市两所康复中心的汉族CA儿童与DAT1基因多态性进行遗传关联分析。 结果(1)DAT1基因多态性中共观察到5种等位基因(320bp,360bp,440bp,480bp,520bp),6种基因型(480/480,480/320,520/480,480/360,480/440,440/440)。(2)使用相对危险度RR对CA与DAT1基因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显示480/44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440与CA呈正关联,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65和230,480/48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480与CA呈负关联,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64和077。但统计结果没有发现具有统计意义的差异。 结论中国汉族CA儿童与DAT1440bp等位基因无遗传关联。也许等位基因440bp与基因型480bp/440bp这两个因素是发病的风险因素,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Age-related progression of tau pathology in brains of baboon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cently, cytoskelet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ly 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 were demonstrated in neurons and glial cells of two aged baboons (Papio).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ag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u pathology in baboons. Brains of 50 baboons ranging in age from 1 to 30 years were categorized into four age groups: Group I: 1–10 years [n = 9], group II: 11–20 years [n = 13], group III: 21–25 years [n = 17], group IV: 26–30 years [n = 11]). Whole hemisphere sections (100 μm) were examined using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anti-tau antibodies. Cytoskeletal changes were completely absent in animals of group I. In group II four animals (31%) exhibited cytoskeletal changes which were rated as mild or moderate. In group III abnormal tau was found in 12 brains (71%) ranging in severity from mild to severe. Finally, in group IV 10 out of 11 animals (91%) exhibited some degree of tau pathology which was rated as severe in 4 animals (36%).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advancing age and progression of tau pathology in baboons. In conclusion, the present findings underline the value of the baboon as a potential nonhuman primate model for age-related tau pathology afflicting the human brain.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胆道术后严重出血的临床病程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胆道疾病病人中需要行介入治疗(内镜和血管造影治疗)或再次手术的严重大出血者54例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术后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为1.7%(54/3183)。胆道术后严重出血相关的总体死亡率为0.53%(17/3183)。54例病人中,有3例行内镜检查,仅1例行内镜治疗成功止血;34例接受介入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人中,23例接受了介入性栓塞治疗(包括介入性钢圈栓塞、覆膜支架等血管介入治疗),18例止血成功,成功率为78.3%(18/23)。35例行再次剖腹止血手术,其中19例将手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16例为内镜或介入治疗失败后行补救性治疗。结论 胆道术后严重出血原因较多,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应综合考虑发病时间、伴发并发症情况和初次手术方案制定治疗决策。介入治疗临床安全性和止血成功率较高,但在介入治疗止血失败的情况下应紧急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栓塞材料的门静脉栓塞术(PVE)与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对剩余肝体积(FLR)增长速率的影响,比较各组FLR的增长速率,二期手术切除率、术中数据和术后并发症。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对比研究。2014年11月至2019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126例因FLR不足导致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或肝内胆管癌(ICC)病人,将其分为4组:ALPPS组及分别采用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微球、明胶海绵作为栓塞材料的PVE组。主要终点为FLR增长速率和二期手术切除率。结果 各组的手术切除例数及二期手术切除率分别为:ALPPS组38例(99.4%),NBCA组32例(76.2%),明胶海绵组20例(60.6%),微球组10例(83.3%)。ALPPS组、NBCA组、微球组的FLR增长速率分别为15.1 mL/d,10.0 mL/d和 8.5 mL/d,均高于明胶海绵组(3.7 mL/d)。结论 采用NBCA及微球作为栓塞材料的PVE导致FLR增长速率低于ALPPS,两种栓塞材料的PVE二期手术切除率相当。使用NBCA作为栓塞材料的PVE其FLR增长速率高于微球,且这两种栓塞材料的栓塞效果均优于明胶海绵。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和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的16SrRNA,对RV肠炎患儿和健康婴幼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并和其他专家用传统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RV肠炎患儿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儿童比较发现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大肠杆菌的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的用细菌培养的方法所得结果一致。 结论RV肠炎患儿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荧光定量PCR技术比传统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更省时和省力,临床上可用此方法对患儿肠道细菌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前后其气道炎性细胞、白细胞介素 6(IL 6)、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 方法对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02 09—2003 12收治的急性哮喘发作患儿采用上述联合治疗1周,共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缓解期患儿和15名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测定其中IL 6、IL 8、TNF α水平。 结果急性期哮喘患儿的总细胞数、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及IL 8、IL 6、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缓解期哮喘患儿除嗜酸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上述炎性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均降至正常。 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显著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分泌物内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及IL 8、IL 6、TNF α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类百日咳综合征的病原学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可疑百日咳住院患儿进行痰百日咳博德特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抗原及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共有197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119例(60.4%)百日咳博德特菌PCR检测阳性,78例百日咳检测阴性的标本中,其他病原检测阳性者37例,其中鼻病毒14例(37.8%),肺炎支原体14例(37.8%),博卡病毒4例(10.8%),副流感病毒3型3例(8.1%),呼吸道合胞病毒1例(2.7%),流感嗜血杆菌1例(2.7%)。百日咳组患儿的平均年龄、痉挛样咳嗽、鸡鸣样回声、咳后呕吐、阵发性青紫、并发症及肺部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百日咳组男性患儿的比例(57.1% vs. 35.3%)、白细胞计数[(18.83±11.54)×109/L vs. (12.46±6.01)×109/L]、淋巴细胞计数[(10.62±8.48) ×109/L vs. (6.54±5.13×109/L]明显高于类百日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类百日咳综合征的主要病原,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临床初步区别百日咳与类百日咳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