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邻近关系,口腔上颌窦交通在拔除上颌后牙的过程中时有发生.为防止上颌窦瘘、上颌窦炎等一系列后续并发症的发生,及时修复口腔上颌窦交通口是十分必要的.上颌窦交通的修复方式包括自体组织移植修复和覆盖及填充材料修复.传统手术方法常以邻近组织瓣修复较大的口腔上颌窦交通,但这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伤害,而且各种组织瓣修复方法都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此外邻近组织瓣的选择需兼顾到上颌窦交通口的位置、大小及患者的口内情况等多个因素,现阶段暂未对邻近组织瓣的选择做出统一标准.自体骨移植修复上颌窦交通在封闭交通口的同时兼顾到骨缺损的修复,但自体骨的取材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损伤.近年,随着新兴覆盖及填充材料的研发及应用,口腔上颌窦交通传统修复方式的缺陷逐渐被弥补.以覆盖及填充材料修复上颌窦交通无需供体部位手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相关手术的时间和成本,落实了微创化的外科理念.修复交通口的同时也兼顾到了拔牙位点骨量的保存,为后期缺失牙修复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将对拔牙所致上颌窦交通的修复方式进行回顾,为临床上口腔上颌窦交通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以聚碳酸丙烯酯(PPC)和氟化钠(NaF)为基础的新型PPC/NaF牙贴片,探讨其再矿化性能和体外细胞毒性,阐明不同氟含量的含氟贴片促进脱矿釉质再矿化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以PPC为载体搭载不同质量分数(0、0.5%、2.5%和5.0%)NaF,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PC/NaF牙贴片。将离体牙制备成釉质块试件,并根据牙贴片中氟含量的不同随机分为PPC组、0.5%PPC/NaF组、2.5%PPC/NaF组和5.0%PPC/NaF组,每组各10个样本。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试件釉质表面形态表现,显微硬度仪测定脱矿前后和再矿化后各组试件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并计算显微硬度恢复百分比(SMHR)。将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与PPC/NaF牙贴片浸提液进行共培养,CCK-8实验检测各组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的相对增殖率(RGR),并评估其细胞毒性等级。 结果 脱矿后各组釉质试件的表面显微硬度均明显低于脱矿前(P<0.05)。经不同氟含量PPC/NaF牙贴片处理后,各组釉质试件的再矿化后表面显微硬度均明显高于再矿化前(P<0.05),但仍低于脱矿前(P<0.05),各组釉质试件的SMHR由高到低依次为5.0%PPC/NaF组、2.5%PPC/NaF组、0.5%PPC/NaF组和PPC组。SEM观察,PPC组釉质试件表面孔隙数量仍较多,表面可见不规则的颗粒状沉积物;0.5%PPC/NaF组釉质试件表面孔隙明显减少,但表面仍可见明显釉质塌陷且晶体沉积疏松,不均匀;2.5%PPC/NaF组釉质试件表面几乎不见孔隙,表面较为规则并覆盖大量针状晶体,排列密集紧凑;5.0%PPC/NaF组釉质试件表面被大量针状或不规则颗粒状的晶体覆盖,有些区域可见层状沉积物。与PPC组比较,5.0%PPC/NaF组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RGR明显降低(P<0.05),各组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采用不同氟含量的PPC/NaF牙贴片处理后的RGR均大于75%,细胞毒性等级为0级或1级。 结论 PPC/NaF牙贴片能够有效促进脱矿釉质发生再矿化,无细胞毒性;随着氟含量的增加,其再矿化作用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平面对接式边缘的椅旁CAD/CAM全瓷修复体修复后牙大面积缺损,分析患者的短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