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色念珠菌耐药株CYP51基因突变热点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耐唑类药物白色念珠菌CYP51基因突变发生热点. 方法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分离出白色念珠菌,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公布的酵母菌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方案(M-27方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离出氟康唑(FLC)及伊曲康唑(ITC)的耐药株;根据PCR-SSCP分析结果确定CYP51突变热点是1 364~1 774 bp之间,随机选择12株耐FCZ(MIC≥64 μg/ml)及ICZ (MIC≥16 μg/ml)的白色念珠菌用D1~D2、E1~E2 2对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其产物测序,并与NCBI网站提供的白色念珠菌参考株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 12株耐FLC、ITC的白色念珠菌,扩增CYP51基因片段长度包括突变热点在内的667对碱基,即从1 108~1 774 bp;在12株菌当中,共发现13个位点38个碱基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位点是第1 587位中腺嘌呤(A)被鸟嘌呤(G)取代;37个碱基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为无意义突变,只有1 609位的鸟嘌呤(G)被腺嘌呤(A)所取代,导致第488位的缬氨酸被异亮氨酸取代(V488I). 结论 CYP51基因突变是白色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之一;CYP51基因突变热点在1 364~1 774 bp之间,但92.3%的碱基突变是无意突变.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用Batrafen甲涂剂治疗甲癣10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药物Bartafen甲涂剂为8%环己吡酮氨制剂,瓶装,每瓶为7ml,由西德Hoest药厂提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皮肤癣菌感染动物模型并评价抗真菌药物对该模型的体内疗效。方法 选择3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须癣毛癣菌感染组和犬小孢子菌感染组,用磨砂法建立皮肤癣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每组各有1只为阴性对照。每组18只感染动物再随机分为伊曲康唑治疗组、特比萘芬治疗组、未治疗组3个组。在治疗后的第8、11、14天分别对动物模型进行皮肤病变评分和真菌学检查。结果 未进行治疗的感染动物均出现明显的皮损,且真菌学检查为阳性。须癣毛癣菌感染的伊曲康唑治疗组动物皮损评分和真菌学治愈率在第8、11、14天分别为9、1、0,66.7%、83.3%、83.3%;特比萘芬治疗组分别为8、5、1,83.3%、83.3%、83.3%;未治疗组分别为48、52、40,0%、0%、0%。犬小孢子菌感染的伊曲康唑治疗组动物皮损评分和真菌学治愈率在第8、11、14天分别为3、0、0,83.3%、83.3%、83.3%,特比萘芬治疗组分别为9、2、0,83.3%、83.3%、83.3%,未治疗组分别为46、47、39,0%、0%、0%。两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但伊曲康唑治疗组与特比萘芬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有良好的疗效,特比萘芬有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鹿蹄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蕾  陈玉平  万喆  李安良  李若瑜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62-1765
目的:研究鹿蹄草Pyrola calliath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并对化合物1~4,6~9进行抗真菌活性测定。结果:从鹿蹄草全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梅笠草素(1),熊果醇(2),熊果酸(3),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4),胡萝卜苷(5),2α,3β,23,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6),大黄素(7),没食子酸(8),水晶兰苷(9),腺苷(10)。结论:化合物2,4,6,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8对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的抗真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烟曲霉引起的侵袭性曲霉病(IA)在免疫受损患者中发病率显著增高。虽然新的抗真菌药物不断出现,该病的病死率仍高于50%。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近年来针对烟曲霉的毒力因子做了很多研究。目前已证实的毒力相关基因主要有pksP,fos-1,rhbA,pabA,lysF,cpcA等,但这些基因在感染时表达情况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拟应用竞争性定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ompetitive RT-PCR)检测这些基因体内和体外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毒力基因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狐狸饲养者母女先后出现同形皮疹的病因及病原菌的实验研究。方法刮取两名患者皮屑直接镜检;皮屑与其饲养的狐狸被毛同时做真菌培养,并对病原菌行PCR扩增测序。结果三株菌在沙堡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上生长为白色颗粒状菌落;尿素酶试验均阳性;扫描电镜可见分隔菌丝及大分生孢子;菌落PCR扩增测序结果与须癣毛癣菌100%同源。结论两患者体癣病原菌与狐狸被毛所携带的须癣毛癣菌为同一来源。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主因全身淋巴结增大伴左肺下叶阴影1月余,  相似文献   
8.
报告威尼克何德霉致儿童掌黑癣1例。患儿男,6岁,因右手掌大鱼际处出现棕色黄豆大斑疹而就诊,无自觉症状。真菌镜检见棕色分隔、分支、弯曲菌丝,圆形或卵圆形棕色孢子。真菌培养见浅色有光泽的酵母样菌落,菌落很快变黑色,外周形成灰绿色菌丝。ITS1/ITS4序列测序,基因序列结果符合威尼克何德霉。复方间苯二酚溶液联合酮康唑乳膏外用涂抹皮损处,用药至2周后皮损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9.
母亲上肢出现皮损1年,女儿面部皮损4个月,皮损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环形红斑,表面覆有鳞屑及少许痂皮,境界清楚,边缘稍隆起。患者家中养牛。两例皮损真菌镜检均可见菌丝,真菌培养均阳性,分离菌株经表型及分子鉴定,两株菌均为疣状毛癣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对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均敏感。 2例患者经口服和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获痊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嘧啶营养缺陷作为筛选标记、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敲除烟曲霉基因.方法:以pyrG作为筛选标记,在双元载体pDHt/sk上分别构建烟曲霉FAPI,和SHOI基因的打靶序列.构建好的质粒分别转化入根癌农杆菌.24℃条件下,含打靶质粒的根癌农杆菌与烟曲霉在不含尿嘧啶和尿苷的诱导培养基上共培养48h;然后将培养物转移到37℃,筛选转化子.结果: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烟曲霉转化同源重组率较高,FAPI基因为44%(7/16)、SHOI基因为35%(7/20).结论:以pyrG作为筛选标记、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能高效敲除烟曲霉基因,为烟曲霉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