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ON1)有机磷脂酶活性及芳香酯酶活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53例ACS患者为ACS组,47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的患者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另以健康体检者52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纳入组人群血液标本检测PON1有机磷脂酶活性及芳香酯酶活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A1)等相关生化指标,分析PON1有机磷脂酶活性及芳香酯酶活性与ACS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HDL-C水平、PON1有机磷脂酶和芳香酯酶活性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N1有机磷脂酶和芳香酯酶活性均为ACS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HDL-C联合PON1有机磷脂酶和芳香酯酶活性的ROC曲线下面积、特异度和灵敏度均增加(P0.05)。多支阻塞组与单支阻塞组相比PON1两种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N1有机磷脂酶活性与TC(r=0.182,P0.05)、HDL-C(r=0.235,P0.05)、ApoA1(r=0.186,P0.05)均呈正相关。PON1芳香酯酶活性与TC(r=0.139,P0.05)、HDL-C(r=0.189,P0.05)、ApoA1(r=0.165,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PON1有机磷脂酶活性及芳香酯酶活性均下降,但PON1酶活性下降与ACS患者冠状动脉阻塞支数无关,PON1有机磷脂酶和芳香酯酶活性联合HDL-C检测可提高对ACS的危险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2.
自噬是真核细胞进化过程中相对固定的蛋白质降解途径。真核细胞通过自噬实现对长寿命蛋白质和细胞器的降解和重复利用。自噬在维持真核细胞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平衡作用上备受关注。肿瘤细胞普遍存在着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  相似文献   
3.
饮食控制缓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饮食控制对缓解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作的效果。方法应用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不耐受食物,并观察患者忌食相应食物3个月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情况,评价饮食控制对缓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效果。结果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不耐受食物前3位依次为蟹、鸡蛋和牛奶。当患者控制相应不耐受食物3个月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缓解率达74%。结论通过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可以指导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氧磷酶1(PON1)的芳香酯酶活性检测新方法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情况,分析PON1的芳香酯酶活性检测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再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ON1芳香酯酶活性,同时统计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的PON1芳香酯酶活性,对比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以及不同病变程度的冠心病患者之间的PON1芳香酯酶活性,将冠心病患者的PON1芳香酯酶活性、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三酰甘油(TG)列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分析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旨在通过PON1芳香酯酶活性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的年龄、BMI、TG、TC以及LDH-C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PON1芳香酯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患者的PON1芳香酯酶活性明显低于单支病变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BMI、TC、LDL-C、TG以及PON1芳香酯酶活性均有关(P0.05),其中与年龄、性别、BMI、TC、LDL-C以及TG呈正相关,与PON1芳香酯酶活性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的PON1芳香酯酶活性会明显降低,且病变程度越重PON1芳香酯酶活性下降越明显,表明PON1芳香酯酶活性与冠心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2014年上海某社区参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筛查的居民共179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清Hcy、PON1及其他生化指标。根据血清Hcy水平,研究对象被分为Hcy升高组(85例)和Hcy正常组(94例)。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水平与PON1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738,P=0.001)。与Hcy正常组比较,Hcy升高组年龄[(60.66±7.18)岁比(64.57±7.29)岁]、男性比例(27.66%比63.53%)、血肌酐[(69.62±12.76)μmol/L比(88.47±20.86)μmol/L]、血尿酸[(267.85±63.02)μmol/L比(307.51±76.07)μmol/L]、甘油三酯[(1.33±0.79)mmol/L比(1.76±1.70)mmol/L]和收缩压[(134.93±15.82)mmHg比(142.72±17.86)mmHg]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7±0.26)mmol/L比(1.06±0.27)mmol/L]和PON1[(288.58±73.80)kU/L比(187.81±16.31)kU/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Hcy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Hcy正常组(64.7%比44.7%),P=0.001。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酐和血清Hcy水平是影响血清PON1活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5,1.139,P<0.01,<0.05];Hcy水平升高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0,P=0.497)。结论:血清Hcy水平与血清PON1活性显著负相关,且二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