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7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龙虾壳制备的甲壳素,经盐酸水解得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收率>50%,纯度>98.7%。水解条件考察表明,以12mol/LHCl水解2.5~3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蛇毒能专一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凋亡,研究人员已从中分离出5种VEC凋亡诱导成份,其中2种为L—aa氧化酶类,3种属于金属蛋白酶/解整联蛋白家族。研究证实前者可通过氧化VEC细胞膜上的L—leu产生H2O2而诱导其凋亡,后者则通过干扰膜整联蛋白与其配体的结合而使VEC凋亡。在由蛇毒诱导的VEC凋亡过程中,p53和bcl-2基因表达增加,且bcl-2的mRNA被剪辑成2条。已证实锚定依赖性信号分子αvβ3和磷脂信号分子PC-PLC参与该过程的信号转导。对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有望从蛇毒中纯化出或人工构建出专一地诱导肿瘤血管细胞凋亡的成分。本文总结了出血性蛇毒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口腔局部使用干扰素对小鼠唾液SIgA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干扰素对口腔粘膜分泌SIgA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生物素 -ELISA法检测口腔使用干扰素前后小鼠唾液SIgA的水平。结果 :大、小剂量干扰素组在用药后 10天、2 0天和 3 0天都能增高唾液SIgA ,并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大剂量组SIgA的增高更多 ,特别是在 2 0天时明显高于小剂量组 (P <0 0 5 ) ;干扰素的调节作用持续至少 3 0天 ,小剂量在维持作用方面不亚于大剂量。结论 :干扰素直接作用于口腔粘膜 ,可提高局部的SIgA的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已报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DNA的检测方法(简称LL法)。从1982年在南京地区临床分离的13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125株(95.4%)中检出质粒,可分为21质粒谱。经单向及双向二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鉴别,按分子量共有16个CCC型质粒带(P_1~P_(16))。用改良的LL法制备E.coli V517菌株质粒DNA,建立了简便的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DNA分子量的参考系统。结果表明:要本实验条件下,P_1~P_(16)的分子量为1.42 Md~22.24±0.73 Md;以含有14.88、2.66±0.06 Md质粒谱的菌株较常见,占总数的25.2%;2.66±0.06 Md的质粒最常见,在73.3%的菌株中检出。  相似文献   
5.
The growth of bioscience knowledge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has increased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scientifically based patient care by contributing to the theory of clinical care.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knowledge, derived from the human biosciences is being fully incorporated into nursing theory and practice.Nursing has developed its own unique professional body of knowledge, heavily influenced by behavioural science. If nursing theory leans towards behavioural science, but practice is devoted to problems of biological disturbance, nursing may be facing a widening theory-practice gap, greater than other professions. The theory-practice gap in nursing may be widened by the exclusion of bioscience from nursing theory. Nurses' relative disinterest in the natural sciences can be attributed both to sociological reasons and to problems stemming from the symbol-object dichotomy that recur in the teaching of natural sciences. Reflection on practice and examination of education method are suggested as strategies for re-introducing bioscience into nurs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 challenge facing nurse educators is the integrat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 into the nurses' conceptual ecologies. For, if nursing fails to make bioscience its own, much of the clinical welfare of patients will become a medical monopoly.  相似文献   
6.
7.
不同来源乙肝表面抗原的细胞免疫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乙肝表面抗原诱导CD8 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CTL)的差异及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 ,从而对各种来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的免疫原性有更充分的评价。方法 不同来源HBsAg分别免疫BALB c小鼠 ,于免疫后不同时间制备脾脏单个核细胞 (MNC) ,再以相应的HBsAg体外刺激 ,酶联免疫方法 (ELISA)测定细胞因子分泌水平 ;以Na2 5 1CrO4标记靶细胞 ,测定CTL反应活性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亚群。结果 HM HBsAg免疫小鼠 10d后的脾细胞产生IFN γ水平最高 ,而在免疫后 2 0d和 2 5d ,IL 2的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CD3 分子脾淋巴细胞显著高于其它各实验组 (P <0 .0 5) ;plasma HBsAg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产生IFN γ和IL 2水平较低 ,但在免疫 2 5d对P815 HBs的杀伤性最强 ;HM HBsAg和SSC HBsAg免疫后CD4 CD8- 脾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高 (P <0 .0 5) ;CD4- CD8 细胞所占百分比各组间及与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不同来源HBsAg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类型和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抗CD3单克隆抗体(WuT3)可变区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WuT3杂交瘤细胞总RNA中扩增VH,VL片段,经酶切后通过链接反应构建重组克隆载体,测序鉴定。结果:通过国际联机检索发现VH,VL基因与Ig同源,分别符合小鼠IgVH,Vк基因特征。VH基因属于鼠重链VH第ⅡB亚类,全长363bp,可编码121个氨基酸;VL基因属于鼠к轻链第Ⅲ亚类,全长330bp,可编码110个氨基酸,结论:成功获得WuT3单抗的重,轻链可变区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对CNE 2Z细胞生长周期和p5 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双标法。结果 :APBMV处理CNE 2Z细胞 48h后 ,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 ,处于G1期和G2期的细胞明显增多 ,APBMV 16mg/L处理CNE 2Z细胞 48h后 ,G1期、S期和G2期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 5 9.7%、32 .3 %和 7.9% ,空白对照组的百分比分别为 5 3 .3%、45 .2 %和 1.5 %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0 1)。空白对照组CNE 2Z细胞P5 3蛋白 2 4h和 48h表达量处于较高水平 (2 7.2 3± 0 .93)和 (31.6 7± 1.75 ) ,经APBMV处理 2 4h或 48h后 ,P5 3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APBMV能够阻止CNE 2Z细胞周期的移行 ,并抑制抑癌基因p5 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东亚钳蝎蝎毒 (scorpionofButhusmartensiivenom)的分析及鉴定方法 ,建立相关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检测 8个蝎毒样品。结果 :蝎毒可分离出40多个组分 ,实验所使用的 8个省内所产蝎毒具有非常相似的图谱。蝎淋巴液和 3种蛇毒与蝎毒图谱有显著不同。同一样品 (二次冻干粉 )连续测定 5次进样量的精密度、重现性均达到有关规定。结论 :采用HPLC法获得了蝎毒的指纹图谱 ,并测定了可影响蝎毒质量的蝎淋巴液和可能用于掺伪的 3种蛇毒的图谱。本研究为蝎毒及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