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治疗反应延缓及胸片延迟吸收的临床特点,探讨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08年12月收治的80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经过治疗后,体温有所反复,病情一度改善又恶化,肺部仍闻及湿啰音,胸部X线片显示有浸润性阴影。结论该患者治疗反应延缓与胸片延迟吸收与其年龄较高,合并有糖尿病,使用的抗菌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及影响成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28例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PPV治疗组,所有患者在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NPPV治疗组应用NPPV进行呼吸支持。动态观察治疗后的变化,评估达到预设气管插管标准的病例数和相关的指标。结果 NPPV成功率为66.7%(10/1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气管插管率(33.3%比86.4%,P=0.009),但病死率无显著差异(7.7%比27.3%,P=0.300)。NPPV治疗成功组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例数明显少于失败组(2/10比4/5,P=0.01;1/10比3/5,P=0.03)。相关分析显示NPPV治疗失败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显著相关(r=0.58,P<0.05;r=0.53,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是NPPV失败的独立因素(r2=0.33,P=0.024)。与NPPV治疗前相比,成功组治疗24 h后呼吸频率显著降低[(29±4)次/min比(33±5)次/min,P<0.05],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升高[(191±63)mm Hg比(147±55)mm Hg,P<0.05],心率、APACHEⅡ评分、pH值和PaCO2无显著变化(P>0.05);失败组24 h后呼吸频率显著增快[(40±3)次/分min比(33±3)次/min,P<0.05],PaO2/FiO2呈下降趋势[(98±16)mm Hg比(123±34)mmHg,P>0.05]。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NPPV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有选择的病例中,NPPV治疗ALI/ARDS有效和安全,可以改善ALI/ARDS氧合,降低插管率。此研究结果支持NPPV作为ALI/ARDS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一线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Ⅱ~Ⅳ级COPD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采用单双号数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护理,出院前进行运动、营养及药物指导,出院后每2个月随访复查1次;观察组采取全程综合管理方法,由14名医护人员组成全程综合管理小组,针对COPD患者的疾病、经济、心理、营养状况制定日常疾病管理方案,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比较两组随访期再住院率及急诊就诊率、家庭氧疗执行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家庭氧疗执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及急诊就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呼吸症状得分、疾病影响得分、活动受限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P0.01。结论全程综合管理方案通过全面的药物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及肺部康复指导,可提升患者对自我疾病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氧疗执行情况,降低再住院率及急诊就诊率,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镜下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病理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46例。患者均经过胸腔镜检查,观察患者的胸腔镜下表现。结果 46例患者胸腔镜下表现为:胸膜充血及水肿9例,胸膜弥漫性分布粟粒样结节7例,单反或多发结节15例,胸膜肥厚和纤维粘连11例,干酪样坏死4例。结论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腔镜下表现多样,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治疗后72h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 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R、RR、Pa O2、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观察组的HR、RR、Pa O2、Pa 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的HR、RR、Pa O2、Pa CO2水平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治疗后72 h,两组的HR、RR、Pa O2、Pa 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自发性气胸患者9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给予内科胸腔镜手术疗法,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疗法,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平均带管时间、术后疼痛级数以及复发(1年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用时、平均带管时间、术后疼痛级数及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内科胸腔镜手术疗法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带管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级数,降低复发率,可作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等二氧化碳高通气(MIV)过程中膈肌功能和呼吸
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47 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12)、沙丁胺醇组(n=13)、异丙托溴铵组(n=
10)和联合组(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n=12)。所有患者在基础状态下进行3 min MIV,并按组别吸入安慰剂400 μg,或沙丁胺
醇400 μg,或异丙托溴胺80 μg,或沙丁胺醇400 μg和异丙托溴胺80 μg,30 min后再进行3 min MIV。连续监测并计算MIV过
程中膈肌功能和中枢驱动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MIV过程中,在基础状态下的4组患者膈肌肌电均方根(RMS)呈线性增加,
跨膈压(Pdi)、分钟通气量(VE)、通气-中枢偶联(VE/RMS)均呈线性下降(P均<0.05)。吸入药物后,沙丁胺醇组、异丙托溴铵组
和联合组各项测量指标较前均有改善(P均<0.05);与安慰剂组比较,其余3组在同一时间段的RMS、呼吸困难评分(Borg score)
均降低,Pdi、VE、VE/RMS均增加;与单药吸入比较,联合组同一时间段的VE/RMS显著增高(P均<0.05)。△Borg与△Pdi、△
VE、△RMS、△VE/RMS均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改善COPD患者MIV过程中膈肌疲
劳状态,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中枢驱动,提高通气-中枢偶联,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为COPD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不同治疗组临床效果不同,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不良症状,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感染后咳嗽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酌情应用阿奇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睡前口服,疗程均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日间、夜间及全天咳嗽症状积分,记录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日间、夜间及全天咳嗽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0.41±0.25比1.97±0.63,对照组:0.52±0.31比1.82±0.71,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夜间咳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0.32±0.18比2.01±0.58,P〈O.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全天咳嗽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0.73±0.62比3.98±1.25,对照组:1.72±0.98比3.74±1.41,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7/75)、10.7%(8n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4,P〉O.05)。结论孟鲁司特钠可有效控制感染后咳嗽,尤其是感染后夜间咳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