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金亮  王继见 《中外医疗》2012,31(6):188-189,192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在升高,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单纯外科手术治疗显现出诸多弊端,因此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应用于其中,其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尤其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其不仅提高了手术切除率,而且提高了术后生存率,现将结直肠癌的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骨髓炎在发展中国家依然常见,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常导致慢性骨髓炎,以中青年患者为多.成人骨髓炎病因主要为创伤、机动车事故,儿童骨髓炎病因主要为血源性感染.该文就骨髓炎病因、好发部位、发病因素、常见致病菌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黄金亮  唐辉  徐永清 《西南军医》2011,13(2):287-288
慢性骨髓炎通常由创伤所致,病程一般迁延、顽固.Gafur[1]的一份研究显示肌肉骨骼感染疾病发病率有所增加,在1982至2002这20年间骨髓炎发病率增加了2.8倍.这可能要归因于存在大量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和骨科手术及一些枪弹伤.  相似文献   
4.
骨髓炎在发展中国家依然常见,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常导致慢性骨髓炎,以中青年患者为多。成人骨髓炎病因主要为创伤、机动车事故,儿童骨髓炎病因主要为血源性感染。该文就骨髓炎病因、好发部位、发病因素、常见致病菌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直接前侧入路(DAA)切开复位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壮年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新余市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66例青壮年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中途脱落3例,试验组中途脱落3例,最终获得有效样本60例,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采用DAA切开复位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第2天骨折复位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第2天正位及侧位Carden复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术相比,采用DAA切开复位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壮年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复位效果更好,术后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背景:CT在诊断下胫腓联合方面优于X射线平片,但是判断下胫腓联合旋转失匹配的CT诊断标准目前还缺乏研究。目前国内外下胫腓关节三维失匹配还缺乏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旋转关系的测量。目的:用CT测量正常人群的下胫腓联合的腓骨相对胫骨的旋转角度。方法:在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中随机抽取21名男性及21名女性进行测试,用CT随机扫描单侧踝关节。轴位CT测量包括胫腓前间隙、胫腓后间隙、腓骨旋转角、胫腓前关节面切线角、胫腓后关节面切线角。为了确保可靠性,2个研究者在3个不同的场合独立鉴定、评价每个CT数据。结果与结论:42例踝关节纳入到数据分析。下胫腓联合胫骨面形状大致分为深弧形、浅弧形、浅坡形及平直形,其中以深弧形对称型多见。腓骨形状可大致分为三角形、圆形、椭圆形,以三角形最多见。各测量指标95%置信区间:胫腓前间隙2.10-2.25mm、胫腓后间隙4.14—4.29mm、腓骨旋转角103.97°-106.30°、胫腓前关节面切线角21.88°-26.64°、胫腓后关节面切线角33.03°-36.63°。其中腓骨旋转角测量变异系数最小,相对波动小,更具有代表性。下胫腓联合CT测量的众多指标中腓骨旋转角是一个更为稳定的指标。这些数据为下胫腓联合的精确复位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
腕舟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2%~7%,约占腕骨骨折的51%~90%,居腕部骨折第2位,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多发于青壮年,有以手着地摔倒史。丹麦的一份研究估计〔2〕,舟骨骨折发生率为46/10万。  相似文献   
8.
头孢地嗪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心血管反庆,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反应等,临床应用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背景:CT在诊断下胫腓联合方面优于X射线平片,但是判断下胫腓联合旋转失匹配的CT诊断标准目前还缺乏研究。目前国内外下胫腓关节三维失匹配还缺乏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旋转关系的测量。 目的:用CT测量正常人群的下胫腓联合的腓骨相对胫骨的旋转角度。 方法:在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中随机抽取21名男性及21名女性进行测试,用CT随机扫描单侧踝关节。轴位CT测量包括胫腓前间隙、胫腓后间隙、腓骨旋转角、胫腓前关节面切线角、胫腓后关节面切线角。为了确保可靠性,2个研究者在3个不同的场合独立鉴定、评价每个CT数据。 结果与结论:42例踝关节纳入到数据分析。下胫腓联合胫骨面形状大致分为深弧形、浅弧形、浅坡形及平直形,其中以深弧形对称型多见。腓骨形状可大致分为三角形、圆形、椭圆形,以三角形最多见。各测量指标95%置信区间:胫腓前间隙2.10-2.25 mm、胫腓后间隙4.14-4.29 mm、腓骨旋转角103.97°-106.30°、胫腓前关节面切线角21.88°-26.64°、胫腓后关节面切线角33.03°-36.63°。其中腓骨旋转角测量变异系数最小,相对波动小,更具有代表性。下胫腓联合CT测量的众多指标中腓骨旋转角是一个更为稳定的指标。这些数据为下胫腓联合的精确复位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桡骨远端骨折发病分布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规律以利于临床前干预。方法对自2007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229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总体男性多于女性,从0~60岁男性一直高于女性,但自60岁以后女性发病要高于男性。总体发病高峰年龄段:60~70岁,20~30岁;男性发病高峰年龄段:20~30岁;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段:60~70岁。本组中工人、农民、学生三者居前三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大多数,骨折类型以AO分型中A型骨折居多。在受伤原因中意外自行摔伤占59.4%,在各个年龄段中均排第一位,且在60~70岁达发病高峰期,交通事故伤在20~50岁年龄段高发,机器伤的高发年龄在40~50岁。结论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正确的干预可以达到降低发病率,加强各种安全教育及干预骨质疏松为两条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