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常见并发症,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可减轻骨髓瘤相关贫血,但目前rhEPO的最佳用量仍在探索中。此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大剂量rhEPO治疗MM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4例均为我院在2005年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MM患者,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患者被随机分到rhEPO+化疗组或单纯化疗组,前者除每月1次的化疗外,接受rhEPO 20,000u/天,皮下注射,在每月的第1~14天连续应用,共治疗3个月。结果:在治疗第1、2、3个月末时,未接受输血的患者中,Hb上升水平在rhEPO组(n=29)和单纯化疗组(n=26)分别为0.99±0.74vs0.19±0.86(P=0.722),1.78±1.48vs0.38±0.68(P=0.017)和2.67±1.54vs0.99±1.15(P=0.021);Hb上升≥10g/L的患者,在rhEPO组和单纯化疗组分别为79.3%和46.2%,P〈0.001;Hb上升≥20g/L的患者,在两组分别为65.5%和23.1%,P=0.002。治疗3个月时,生存质量评分和体力状况评分的改善均在rhEPO组更加明显。与单纯化疗组相比,rhEPO组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别。结论:大剂量rhEPO治疗MM相关贫血,可有效快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耐受性较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的乙酰肝素酶(HPA)表达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U266细胞,以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进行处理,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用RT-PCR方法检测HPA mRNA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HPA蛋白及IκB表达水平的变化,以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U266细胞表达HPA,以0、3.125、12.5及50 nmol/L浓度的硼替佐米处理U266细胞48 h,HPA mRNA及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P<0.01),而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减弱(P<0.01)。同时,HPA的蛋白表达水平与IκB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 硼替佐米通过抑制HPA的表达抑制骨髓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NF-κB信号途径进行调控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DVd方案与VAdM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17例初治MM患者接受DVd方案: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40mg·m^-2·d^-1,第1天;长春新碱2.0mg/d,第1天;静脉地塞米松20mg/d,第1天至第4天,每28d一个疗程。同期住院16例接受VAdM的初治MM患者作为对照:静脉注射吡柔比星9mg·m^-2·d^-1,第1天;长春新碱0.5mg/d,第1天至第4天;静脉地塞米松20mg/d,第1天至第4天;美法仑12mg/d,第1天至第4天;每28d一个疗程。结果DVd组和VAdM组的总反应率相似(76.5%比81.3%,P=0.737)。但在达到平均最大反应时间DVd组优于VAdM组[(3.2±1.7)个月比(4.6±1.0)个月,P=0.039]。DVd组Ⅲ级以上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23.5%比68.8%,P=0.015)、因粒细胞缺乏或严重感染需要G—CSF注射比例(11.8%比62.5%,P=0.00.4),抗生素的使用(11.8%比37.5%,P=0.118)以及因不良反应而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方面(37.5%比17.6%,P:0.259)均小于VAdM组。DVd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VAdM组。结论DVd方案与传统VAd方案疗效类似,毒副作用小,相应支持治疗也较少,可以作为VAd的一个有效替代方案,用于MM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髓外浸润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57例MM患者中并发髓外浸润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疗效及预后.结果:共有43例患者在初诊或治疗过程中出现髓外浸润,发生率为12.0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M蛋白类型与是否浸润相关(P<0.05).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软组织(19...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及伊班膦酸联合化疗预防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骨并发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MM患者77例,按照用药情况分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24例,伊班膦酸联合化疗组26例.单纯化疗组27例.结果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伊班膦酸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患者发生1次骨相关事件(SRE)的比例分别为25.0%、26.9%、48.1%(P=0.145).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伊班膦酸联合化疗组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VCF)的比例分别为4.2%和7.7%,少于单纯化疗组的14.8%(P=0.115).三组的中位首次发生SRE时间(T-SRE)分别为7.5、6.5和4.5个月(P<0.001).唑来瞵酸联合化疗组止痛有效率为66.7%,伊班膦酸联合化疗组有效率为69.2%,单纯化疗组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治疗后的血钙水平低于伊班膦酸联合化疗组(P=0.016),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也较伊班膦酸联合化疗组短(P=0.04).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和伊班瞵酸联合化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牛率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瞵酸盐可减少MM患者SRE的发生率和VCF.唑来膦酸在减少VCF发生率、减轻骨痛上与伊班膦酸类似,优于单纯化疗组;唑来膦酸在降低血钙水平方面优于伊班膦酸.唑来膦酸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少.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非移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首次使用伏立康唑单药治疗IFI的156例血液病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94.9%)为单一部位感染,以肺部(77.7%)最为常见,另有8例患者为播散性真菌感染;76.9%的患者存在≥2个高危因素;确诊4例(2.6%),临床诊断45例(28.8%),拟诊107例(68.6%);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有效率为59.2%;拟诊患者中治疗成功率为78.5%;开始治疗后6周生存率为85.9%,12周生存率为80.8%;停药率为3.2%.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率高,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357例在我院住院诊治的MM患者,记录是否合并 IFI、一般临床资料、并发病、抗真菌治疗以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44例(12.3%)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曾发生IFI,其中3例(6.8%)为确诊病例,8例(18.1%)为临床诊断,33例(75.0%)为拟诊.44例患者中,10例(22.7%)处于诱导化疗时出现真菌感染;4例(9.1%)为平台期;27例(61.4%)处于疾病进展状态;3例(6.8%)在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中发生真菌感染.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占50.O%.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氟康唑的有效率分别为83.3%、75.O%、78.9%、75.O%和57.1%.各种抗真菌药物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根据多因素分析,合并糖尿病(P=0.035,OR 2.527,95%CI 1.005~6.052),接受透析治疗(P=0.022,OR 2.768,95%CI 1.161~6.600)、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超过1周(P:0.019,OR 3.215,95%CI 1.200~7.407),之前是否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P=0.009,OR 3.350,95%CI 1.353~8.295),是否使用氟达拉滨(P=0.001,OR 4.669,95%CI1.813-1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肺部是其最常见的感染部位,4种抗真菌药的疗效相当,合并糖尿病、化疗同时接受透析治疗、长时间粒细胞缺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以及含有氟达拉滨的治疗是MM合并IFI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乙酰化调节促进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对硼替佐米(bortezomib, BTZ)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在骨髓瘤患者中检测LDHA表达与BTZ敏感性的关系。构建对BTZ耐药的骨髓瘤细胞株,检测耐药株与敏感株LDHA的表达情况。用CCK8检测BTZ处理后骨髓瘤耐药和敏感株的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TZ处理后耐药和敏感株的凋亡率。在iHypoxia数据库中对LDHA可能的翻译后修饰位点进行预测,并对常见的翻译后修饰进行检测。为了探索LDHA上游调控机制,使用不同的抑制剂处理骨髓瘤细胞后检测LDHA的表达情况。结果:MM患者肿瘤组织的LDH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BTZ耐药患者LDHA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BTZ敏感的患者。成功构建BTZ诱导耐药的MM1.s-BR和NCI-H929-BR耐药细胞株。CCK8检测细胞活性证明BTZ耐药细胞株在BTZ处理后存活率高于敏感细胞株,而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BTZ敏感细胞株在BTZ处理后...  相似文献   
9.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同顾性分析和比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与长春新碱联合比柔吡星、地塞米松、马法兰(VADM)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4例MM患者给予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d,第1~4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疗程.疗效判定采用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标准评价,并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命名标准(NCI CTCAE)(第3版)观察不良反应.以接受VADM方案化疗的30例初治MM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VD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5个月,总有效率为87.5%,与VADM组(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VD组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CR)率为50.0%,明显高于VADM组的10.0%(P=0.001);VD组轻链型患者总有效率及CR+nCR率均明显高于VADM组(P值分别为0.025及0.040).VD组中位显效时间及达最佳疗效时间明显短于VADM组.VD组合并肾功能不全的8例患者总有效率87.5%,16例肾功能正常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相比未见明显增加(P值均>0.05).VD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是乏力(66.7%)、腹泻(58.3%)、周围神经炎(54.2%)、血小板减少(29.2%)、感染(29.2%)、发热(25.0%)、便秘(25.0%),大部分为1~2级,经对症治疗后可缓解.VADM组最常见不良反应依次是粒细胞减少(83.8%)、感染(35.5%)、呕吐(35.5%)、脱发(32.5%)、血小板减少(16.2%)等.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MM患者,虽然总有效率与传统化疗方案无明显差异,但达CR和nCR率明显高于传统化疗者,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且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用PKP治疗MM并发VCFs的患者10例。用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功能改善程度,并让患者自行主观评价。结果:10例患者共24个椎体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中注入骨水泥3-7ml/椎,平均4.7ml/椎。术后平均随访9.1个月(3-33个月),共有5例患者在随访中死亡。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平均VAS由术前7.7分(5-10分)降至术后1d3.3分(P〈0.01),平均ODI由术前72.9分(46-92分)降至术后1d42.6分(P〈0.01)。术后有7例(70%)患者评价为非常满意,3例(30%)患者评价为满意。术后复查X线有3例3个椎体(12.5%)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PKP治疗MM引起的VCFs,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状况,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