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7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1978年Finney首创运用双端“J”形具自我固定的导管作为输尿管支架以来,双J管内支撑引流在临床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我科近年来收治双J管移位与滞留患者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附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操作要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肾肿瘤5例,其中肾癌3例,肾错钩瘤2例,瘤体直径1.5~4.0cm。具体方法是:①暴露瘤体和肾动脉;②采用硅胶管牵拉肾动脉,必要时可暂时阻断肾动脉;③于瘤体1cm正常肾组织处用电钩切除瘤体;④采用生物蛋白胶、止血纱布缝合加压处理创面出血。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0~210min,术中出血80~350ml。术后1~2天肠道功能恢复并可床上活动,1~4天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5~9天,平均7天。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外生性生长、直径小于4cm瘤体,该法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包皮环切四个方面的信息:①男性包皮环切和HIV感染风险;②男性包皮环切和其它健康状况;③与男性包皮环切相关的风险;④HIV感染与男性包皮环切在美国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9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SP90和STAT3在早期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4例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标本中HSP90和STAT3的表达差异,同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24例手术标本中HSP90和STAT3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两者联合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效用。结果: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83.33%,在良性嗜铬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37%和26.32%,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之间HSP90和STAT3的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蛋白表达水平远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联合HSP90和STAT3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时阳性预测值为0.70。结论: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织,且联合HSP90和STAT3可有效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6.
输尿管严重缺损患者的自体肾移植(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医源性和外伤性输尿管严重损伤患者行自体肾移植的疗效。方法:对2例医源性原因造成的输尿管严重缺损患者,经反复多次手术后疗效不佳,选用自体肾移植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围手术期顺利度过。随访时间分别为16个月和10个月,远期疗效满意,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肾功能正常,尿路通畅。结论:自体肾移植术对于严重的输尿管缺损患者,能保护患侧肾功能,避免尿流改道和肠道代输尿管手术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诊治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临床资料。肿瘤最大直径为3~8cm,平均5.5±2.8cm,分别位于左肾上极2例,左肾下极1例,右肾上极3例,右肾下极4例。所有患者CT扫描显示肿瘤包膜完整,密度均匀一致,增强扫描成中等强化,6例瘤体中央可见星状结构。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而行肾癌根治术。结果:术后观察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呈棕色或棕黄色,质地均匀,未见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管状或实性片状,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ytokeratin8( ),EMA( ),vi mentin(-),Hale胶体铁染色(-)。随访8~87个月,平均38.4±21.5个月,均无瘤生存,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常易被误诊为肾癌,诊断需依据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特点综合判断。治疗应行肾部分切除或肿瘤剜除术。  相似文献   
8.
肾癌预后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细胞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占肾肿瘤的85%以上。约25%的肾癌病人存在肿瘤转移[1]。国内外学者在解剖水平、临床水平、组织学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发现了影响肾癌预后的因素。其中既有独立的预后因素,也有协同作用的多个因素。对于分期不同、分级不同的肾癌,各因素指导预后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使用预后分级系统(如UISS)以及运算法则(如诺摩图、SSIGN),可以将肾癌的风险分级并且预判生存率,还可以帮助临床试验设计并指导随访策略。本文将上述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VHL基因和肾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on H ippel-L indau(VHL)基因具有调节转录、稳定细胞生长相关基因和调节细胞周期的功能。VHL的基因产物pVHL是泛素连接酶的成分,有调节低氧诱导因子(HIF)转录因子的稳定性的作用。其抑癌作用为pVHL作用于特异性蛋白而发生破坏作用,主要是通过wt-pVHL对转录延长因子E longin复合物形成的抑制,从而发挥对细胞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同时pVHL与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有关。VHL基因突变、缺失、重排和超甲基化与肾细胞癌(RCC)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征以及诊疗方法. 方法 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患者1例,女,71岁.因尿频尿急4个月,下腹隐痛2个月入院.盆腔CT及膀胱镜检查示膀胱三角区近左侧直径约4.0 cm隆起性占位,基底宽,表面充血明显.病理活检示膀胱黏膜固有层小巢性透明细胞癌组织浸润,癌细胞排列呈大小不等腺管状、巢状分布,大部分细胞胞质丰富、透明.入院后出现反复无痛性肉眼血尿,并伴有下腹胀痛. 结果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膀胱左后侧壁,呈浸润性生长,膀胱组织与子宫前壁黏连明显,行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移植术联合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组织浸润膀胱全层.子宫前壁内可见少量癌组织浸润,呈透明细胞癌图像.组织化学:PAS(+),免疫组化染色:CK7、CK5/6及EMA标记(+),CK20、Vimentin、Claretinin、PSA、CEA及NSE表达均为(-).电镜下瘤细胞胞质多呈大空泡状,细胞器稀少,局部残留密集的糖原颗粒;部分瘤细胞胞质器以丛状聚集的糖原颗粒和小泡状结构为主.术后行全身化疗2次,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腺癌,确诊需依据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及组织免疫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好于其他非尿路上皮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