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病例 简介患者,男,55岁,原籍湖南。既往诊断高血压病十余年,糖尿病六年,冠心病两年,主因“双下肢浮肿1年”就诊。惠者于十余年前出现头晕、头部胀感,在家中自测血压为160/98mmHg,于北京某三级医院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降压0号片,1次/d治疗,血压控制在120~130/6080mmHg,坚持规律用药。六年前出现懒言,明显乏力,偶有饥饿感,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9岁,因"发热、皮疹2个月"入院.患者于2008年3月15日因于院外诊为"癫痫",服拉莫三嗪50 mg,2次/d.3月23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8℃,当地医院予"头孢曲松、地塞米松"3 d未缓解,颊部出现针尖样红色丘疹、伴瘙痒,数天内向下波及前胸、后背及四肢,达手掌及足底,当地医院曾考虑为"风疹、麻疹",相继予"扑尔敏及病毒唑、阿昔洛韦等治疗",并将拉莫i嗪剂量减半,7 d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皮疹略消退.4月6日患者自述服用原剂量拉莫三嗪后再次出现发热、皮疹,体温最高39℃.查血常规:白细胞14.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214,淋巴细胞0.67.肝功能:ALT 260 U/L,AST 138 U/L,乳酸脱氢酶(LDH)546 U/L.予病毒唑、头孢哌酮,停用拉莫三嗪,治疗无效.体温最高达40.3℃,皮疹加重,收入本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7℃,全身皮肤可见直径约1~2 mm红色斑丘疹,压之可褪色,密集分布,部分融合成片,可见脱屑.左侧颌下、左颈部、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多枚淋巴结,直径0.5~1.0 cm,质韧、可活动,无粘连、压痛,表面无破溃.张口受限,未见koplic斑.肝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5岁。因“发作性头痛伴血压升高10d”入院。2006年8月5日晚患者于睡眠中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呈持续性,为双颞部搏动样胀痛。伴心悸,头部出汗,恶心呕吐2次,为非喷射样,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黑矇、视物模糊、头晕、耳呜。于当地医院就诊,测血压为170/100mmHg(1mmHg=0.133kPa),即刻给予心痛定10mg治疗后,血压恢复为90/60mmHg,头痛缓解。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2岁,消瘦、乏力、头痛3月,发热伴肌痛2月。患者入院前3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消瘦,未测量体重。食欲、饭量尚可,大便正常。之后出现头痛,初为双颞侧、顶枕部搏动性疼痛,后变为左侧疼痛为主。外院曾怀疑“带状疱疹”,予中药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痛风门诊的痛风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总结和临床特点分析。方法 对2008年1月到2012年3月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痛风门诊的358名痛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资料收集,检测血生化指标,将以上资料录入数据库系统并进行数据导出和分析,以了解该人群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中男性350例(97.8%),女性8例(2.2%),平均病程(99.5±76.9)月,血清尿酸平均值(586±123)μmol/L,多关节受累79%;77例(21.5%)合并痛风石,痛风石常见部位依次为双手关节、跖趾关节和耳廓,基础疾病合并率71.5%。结论 中青年痛风患者为多,多关节受累,基础疾病合并率高,临床特征多样化、复杂化。  相似文献   
6.
抗癫痫药高敏综合征(anticonvulsant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AHS)是一种由抗癫痫药物所致的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早在1930年乙内酰脲刚被应用于临床时,就有几例皮疹、发热、嗜酸细胞增多等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1950年Chaiken报道部分患者服用苯妥英钠后出现系统性高敏反应。又过了20年人们才认识到苯妥英钠可能导致发热、皮疹、淋巴结大、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9岁,因“发热、皮疹2个月”入院。患者于2008年3月15日因于院外诊为“癫痫”,服拉莫三嗪50mg,2次/d。3月23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8℃,当地医院予“头孢曲松、地塞米松”3d未缓解,颊部出现针尖样红色丘疹、伴瘙痒,数天内向下波及前胸、后背及四肢,达手掌及足底,当地医院曾考虑为“风疹、麻疹”,相继予“扑尔敏及病毒唑、阿昔洛韦等治疗”,并将拉莫三嗪剂量减半,7d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皮疹略消退。4月6日患者自述服用原剂量拉莫三嗪后再次出现发热、皮疹,体温最高39℃。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19岁,因"发热、皮疹2个月"入院.患者于2008年3月15日因于院外诊为"癫痫",服拉莫三嗪50 mg,2次/d.3月23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8℃,当地医院予"头孢曲松、地塞米松"3 d未缓解,颊部出现针尖样红色丘疹、伴瘙痒,数天内向下波及前胸、后背及四肢,达手掌及足底,当地医院曾考虑为"风疹、麻疹",相继予"扑尔敏及病毒唑、阿昔洛韦等治疗",并将拉莫i嗪剂量减半,7 d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皮疹略消退.4月6日患者自述服用原剂量拉莫三嗪后再次出现发热、皮疹,体温最高39℃.查血常规:白细胞14.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214,淋巴细胞0.67.肝功能:ALT 260 U/L,AST 138 U/L,乳酸脱氢酶(LDH)546 U/L.予病毒唑、头孢哌酮,停用拉莫三嗪,治疗无效.体温最高达40.3℃,皮疹加重,收入本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7℃,全身皮肤可见直径约1~2 mm红色斑丘疹,压之可褪色,密集分布,部分融合成片,可见脱屑.左侧颌下、左颈部、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多枚淋巴结,直径0.5~1.0 cm,质韧、可活动,无粘连、压痛,表面无破溃.张口受限,未见koplic斑.肝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19岁,因"发热、皮疹2个月"入院.患者于2008年3月15日因于院外诊为"癫痫",服拉莫三嗪50 mg,2次/d.3月23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8℃,当地医院予"头孢曲松、地塞米松"3 d未缓解,颊部出现针尖样红色丘疹、伴瘙痒,数天内向下波及前胸、后背及四肢,达手掌及足底,当地医院曾考虑为"风疹、麻疹",相继予"扑尔敏及病毒唑、阿昔洛韦等治疗",并将拉莫i嗪剂量减半,7 d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皮疹略消退.4月6日患者自述服用原剂量拉莫三嗪后再次出现发热、皮疹,体温最高39℃.查血常规:白细胞14.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214,淋巴细胞0.67.肝功能:ALT 260 U/L,AST 138 U/L,乳酸脱氢酶(LDH)546 U/L.予病毒唑、头孢哌酮,停用拉莫三嗪,治疗无效.体温最高达40.3℃,皮疹加重,收入本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7℃,全身皮肤可见直径约1~2 mm红色斑丘疹,压之可褪色,密集分布,部分融合成片,可见脱屑.左侧颌下、左颈部、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多枚淋巴结,直径0.5~1.0 cm,质韧、可活动,无粘连、压痛,表面无破溃.张口受限,未见koplic斑.肝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摄入含糖软饮料和果糖与男性痛风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 设计 历时12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地点 医务人员随诊研究。 参与者 46393例无痛风病史的男性,通过填写经验证有效的食物频度调查表,提供他们摄入软饮料和果糖的信息。 结局评估指标 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痛风调查标准的痛风新发病例。 结果 在12年的随访中,共报告新发痛风确诊病例755例。含糖软饮料摄入增多和痛风危险性升高相关。与每月饮用不足一份含糖软饮料相比,每周饮用5~6份的人发生痛风的多变量相对危险度是1.29(95%可信区间1.00~1.68),每天一份的是1.45(1.02~2.08),每天两份或两份以上的是1.85(1.08~3.16;趋势P值=0.002)。无糖软饮料和痛风发生的危险性无关(趋势P值=0.99)。摄入果糖每增加五分之一,相应的痛风发生的多变量相对危险度为1.00、1.29、1.41、1.84和2.02(1.49~2.75;趋势P值〈0.001)。摄入果糖的其他主要来源,比如所有种类的果汁或富含果糖的水果(苹果和橘子),也和痛风发生的风险升高相关(趋势P值〈0.05)。 结论 前瞻性数据提示摄入含糖软饮料和果糖与男性痛风发生风险升高显著相关。另外,富含果糖的水果和果汁也可以增加其危险性。无糖软饮料和痛风发生的危险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