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9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14;18)(q32;q21)是滤泡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核型异常。通过对该易位断裂点的分子学研究而发现了bcl-2原癌基因。本文讨论bcl-2基因重排的分子学基础及其与程序化细胞死亡、淋巴瘤的关系,以及利用该特异性分子标记在临床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18例MM患者IL-6和TNF活性,同时分析其活性与MM病情有关参数相关性。结果显示TNF、IL-6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6与β2-MG、TNF与血浆总钙浓度呈正相关(P〈0.05)。提示该两种因子参与MM的发病,且有可能影响骨髓的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 b3a2型mRNA的双表达逆转录病毒载体,初步探讨其对K562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neo为骨架,构建eGFP及针对bcr-abl b3a2型mRNA的反义RNA双表达载体pMSCV/GFP-H1-BCR/ABL40AS,同时构建对照载体pMSCV/GFP-H1-BCR/ABL40S和pMSCV/GFP-H1-BCR/ABL80AS,酶切及测序鉴定各重组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各载体到PT67包装细胞后,G418筛选稳定的病毒产生细胞株,再以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并感染K562细胞,计数细胞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检测PKR激活情况.结果 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各重组载体构建完全正确;G418筛选到高滴度重组逆转录病毒生产细胞株:PT67-MSCV/GFP、PT67-40as、PT67-40s和PT67-80as,且PT67-40as上清感染组K562细胞生长受抑制,其24 h时早期细胞凋亡率为22.54±3.19%,与除PT67-80as组外的其余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T67-40as和PT67-80as处理组细胞PKR磷酸化水平分别增高了59.20%和60.33%,2AP能抑制PT67-40as的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双表达载体,并发现其能抑制K562细胞生长并引起细胞凋亡,通过激活PKR抗肿瘤可望成为肿瘤新的靶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自动化分析大大提高了结果的精确度,CV值一般都低于5%。仪器能精确的测出细胞内的RNA存在量,以此来确定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和绝对值,并将网织红细胞分成高荧光率、中荧光率、低荧光率三部分。这些新的实验参数的临床应用为造血系统疾患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提供了新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苦参碱通过MAP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U937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tine,Mat)对人淋巴瘤细胞株(U937)的抗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0.1,0.2,0.3,0.4,0.5 g·L~(-1)Mat处理U937细胞后,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台盼蓝拒染法及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Westem blot方法检测细胞MAPK的磷酸化活性.结果:0.2 g·L~(-1) Mat对人组织淋巴瘤U937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0.2 g·L~(-1) Mat作用U937细胞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数目减少,有些细胞变小、变圆,随着Mat作用浓度的增加,U937细胞逐步出现增多的凋亡细胞;Mat可以抑制U937细胞中ERK的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38和JNK的活性.结论:Mat可以在体外抑制人淋巴瘤细胞U937的增殖作用,诱导其凋亡,并且Mat可能通过抑制U937细胞中ERK的活性,提高p38和JNK的活性发挥其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苦参碱诱导U937细胞凋亡及其对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抑制人淋巴瘤细胞(U937)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Mat对U93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 V双标记染色结合FCM检测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Bcl-2 mRNA表达.结果:Mat(0.2~0.5 g/L)作用24,48,72 h后对U937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或P<0.01),在该浓度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 g/L;Mat 0.2~0.5 g/L组作用U937细胞72 h后,s期细胞比例均增加,细胞发生S期阻滞(P<0.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5%,5.32%,8.17%,11.20%,与U937细胞对照组(1.84%)及Mat 0.1 g/L组(1.95%)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T-PCR显示Bcl-2 mRNA表达明显减弱,且随剂量增加越明显.结论:Mat在一定浓度和时间对U937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使细胞发生S期阻滞;Mat可以下调U937细胞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研究MTS1基因β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与E2F1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阐明该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方法:用PCR定点突变方法或酶切连接法,构建β启动子0.38kb SacⅡ-Sac I酶切片段中E2F1 A,B,C任意2个位点或3个位点均突变的pGL3重组质粒。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瞬时转染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MTS1基因双等位缺失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检测pGL3重组质粒中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的E2F1 A,B,C结合位点突变的重组质粒经Sac I或Nae I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得到证实。与E2F1位点野生型重组质粒比较,突变型重组质粒在Jurkat细胞中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量减少,以3个位点均突变的重组质粒为明显。结论:构建的E2F1 A,B,C2个或3个结合位点均突变重组质粒成功,可通过基因转染用于研究MTS1基因的功能试验中;MTS1基因β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可能与E2F1转录因子的反式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bcr-abl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小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样模型,为深入研究CML发病机制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bcr-abl逆转录病毒Mig210载体经Phoenix-Ampe细胞包装后,取上清液感染5-FU处理后的BALB/c雄性小鼠骨髓细胞,再经尾静脉移植入经致死剂量γ射线(900cGy)照射的同种雌性受体鼠中.用形态学、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小鼠成模情况.结果:小鼠移植8~9 wk后,外周血白细胞达2×1010~3×1010/L(为对照鼠的5~8倍),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达到0.10~0.20;骨髓粒系细胞显著增高,易见幼稚细胞,肝脾也可见白血病细胞浸润;移植4~5wk后在受体鼠骨髓和脾脏检出bcr-abl融合基因,8~9 wk后在肝脏亦检测出bcr-abl融合基因,同时在骨髓和脾脏也检测到bcr-abl融合蛋白.建模成功的小鼠3~5 Ino后相继死亡.结论:成功建立bcr-abl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小鼠CML模型,可用于后续CML信号通路和治疗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的重要任务是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没有正确的诊断,就谈不上有效的治疗;而正确的诊断必须正确运用诊断技术,取得客观的、必要的资料,以及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这对临床诊断是十分重要的,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讨论。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六方面,实际运用时,有所侧重。一、病史在许多情况下,仅依靠准确可靠的病史,就可作出诊断,如慢性支气管炎、心绞痛、溃疡病、间日疟等。病史还为了解疾病的所在部位和性质提供重要线索;有些阴性病史可作为排除某一疾病的反面依据。但病史也有局限性,需随病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