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睑气肿虽属轻度外眼软组织损伤,并非大病,但以症查病视机处理在临床上乃有重要意义。我们在1984年先后遇到2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例1,男35岁,工人,于1984年12月6日右侧鼻根部被钝器撞击,事后除右鼻根部肿胀  相似文献   
2.
亳州市自解放以后至今发生3次大的暴发流行,经过40多年的防治,疟疾发病率已降至1/10万以下,1998年经安徽省卫生厅组织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基本概况本市地处黄淮平原,位于北纬33°33’,东径115°33’—116°3’面积212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碘缺乏病(IDD),是一种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地方病。亳州处于黄淮海平原,地理位置为北纬33°33’,东经115°46’。由于受地理环境影响,属于碘缺乏区。本市从1994年第四季度起逐步施行全民食盐加碘以及特需人群服碘油措施,掌握IDD现状...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5例黄蜂直接蜇伤角膜的临床表现进行了综述,其自觉症状疼痛、羞明流泪、眼睑痉挛和视力障碍,检查见黄蜂毒刺遗留、眼睑肿胀、球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角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亳州市不同人群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手足口病主要临床症状知晓率为96%。通过接触和呼吸道传播知晓率分别为83.5%和69.0%。分别有96%、74.5%的受调查者是通过电视和报纸获得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仅有10.5%的受调查者是通过拨打"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获得相关防治知识。结论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知晓率偏低。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媒体。应该采取多渠道、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时传递与发布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与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7.
传疟蚊媒为中华按蚊,主要为间日疟。由于采取“一预防两根治”和灭蚊等措施,亳州发病率已由1.70年的43.93%,降至1976年的3%左右,乃至1981年降为1%左右,现已连续4年发病率在1/10万以下,已达到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甲肝疫情聚集性发生原因,探讨在校内发生甲肝聚集疫情后,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迅速扑灭疫情,减少社会影响,为科学地开展甲肝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共报告13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学生喝生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此次疫情主要是由水污染和密切接触引起,通过对流行因素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甲肝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1985年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亳州市是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地区。为了解我市氟中毒现状,我们于2008年6~10月开展了地方性氟中毒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亳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亳州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亳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7 088例,年发病率在69.79/10万至109.36/10万之间;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份(54.60%);性别比为1.84∶1,1~3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0.4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5.72%,病原学检测EV71病毒占70.67%。结论亳州市手足口病疫情3-6月份为发病高峰,病原学以EV71病毒为主,加强监测、宣传教育是减少手足口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