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黏附因子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5-03-2017-08期间收治的90例UC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沙拉嗪1 g/次、4次/d治疗,研究组采用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剂量同上。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肠镜积分、肠道菌群数量及黏附因子的变化,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肠镜积分、肠道菌群数量及黏附因子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及肠镜积分均降低,研究组患者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肠球菌数量、ICAM-1及VCAM-1水平显著降低,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肠球菌数量、ICAM-1及V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75.56%,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患者,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菌群紊乱,下调黏附因子的表达,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补救治疗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经胃镜以及病理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并且经一线治疗方案根除失败,给予雷贝拉唑10mg,左氧氟沙星2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疗程7d。治疗4周后行^14C呼气试验。结果64例患者中56例HP阴性,根除率为87.5%,其中仅有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对HP根除治疗失败的患者左氧氟沙星为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品质浓香型白酒致SD大鼠肝脏损伤差异。方法 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酒样①组、酒样②组、48v/v酒精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以慢性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建立方式灌胃30 d后处死实验动物,检测血清中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胆固醇CHOL;并制作病理学切片,用SPSS16.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连续灌胃30 d后,各指标均出现明显差异,与①号酒样组相比,②号酒样组的SOD降低(P0.05)、MDA(P0.01);ALT、AST、GGT均升高(P0.05);HDL-C、CHOL升高(P0.05);饮酒组较空白对照组相比,肝脏系数、TG饮酒组均升高(P0.05),从病理切片来看,②号酒样组比①号酒样组的病变程度更严重。结论30 d灌胃后②号酒样对肝脏的损害大于①号酒样,提示不同品质白酒致肝脏损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参芪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参芪胶囊开发成三类新药,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显微鉴别石菖蒲粉末,薄层鉴别丹参,黄芪,白芍,分光光度法测定胶囊中丹参素含量。结果:该方法能较好地鉴别以上中药,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2.5小时内测定结果稳定。结论: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探讨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情况。方法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始服用阿司匹林(75mg/d),在用药前先行胃镜检查,了解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情况,连续服药3个月后复查胃镜。结果 服用阿司匹林后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包括浅表性胃炎、糜烂或出血等情况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 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发生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并发症,临床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分别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以及治疗等方面对本组6例患者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果本组6例均经内镜检查并取病理确诊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本组中6例均有明显腹痛,其中3例有腹泻,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4例有黑便,化验便潜血阳性,易误诊为肠道肿瘤;1例以腹水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结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常易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7.
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等。长期以来此类疾病末被人们广泛认识和重视,且常常被误诊误治,导致严重后果。本刊邀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和口腔科部分专家介绍此类疾病的防治知识,旨在提高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叶正茂  陈蕊  鲁蕾 《现代预防医学》2014,(10):1856-185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品质浓香型白酒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5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乙醇对照组,①号酒样组,②号酒样组。以48.0%乙醇溶液为对照,分别每天经口给予SD大鼠两种不同品质白酒,12周后经股动脉取血测定血清中特异性神经烯醇化酶(NSE)含量,取血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取脑测定脑组织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大脑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连续灌胃12周后,脑组织病理组织学切片结果显示,①号酒样组的病变程度轻于②号酒样组。与②号酒样组相比,①号酒样组SOD含量较高(P0.01),MDA含量较低(P0.01)。结论①号酒样所致大鼠慢性酒精性脑损伤小于②号酒样,提示可能与白酒所含杂醇油、乙醛对脑组织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大鼠肠道正常菌群的变化,揭示长期过量饮用高浓度不同品质浓香型白酒对大鼠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48.0%乙醇溶液作为对照组,以12周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予SD大鼠两种不同浓香型白酒,收集大鼠粪便,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群、拟杆菌、肠杆菌、拟杆菌门菌、硬壁菌门菌、肠球菌及全肠道菌群的数量,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大鼠粪便样品中乳酸杆菌、拟杆菌、肠杆菌、拟杆菌门菌、硬壁菌门菌、肠球菌及全肠道菌群的数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硬壁菌门菌/拟杆菌含量比值仅乙醇组低于空白组,而产气荚膜梭菌群及双歧杆菌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过量饮用酒精会导致肠道益生菌减少,饮用白酒与相同度数乙醇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存在差异,高品质白酒对机体肠道菌群影响更小,更利于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对分析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分离菌中致病菌和普通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分别对从400例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到的21株致病菌和255株普通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普通大肠埃希菌和腹泻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普通大肠埃希菌对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高于腹泻致病菌,但两者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 药敏结果提示在应用抗生素时除了对致病菌耐药性的监测外,有必要加强对肠道正常菌群大肠埃希菌耐药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质粒向致病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