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2.
针刺促进大鼠周围神经的再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医学上对瘫痪病人的治疗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提高瘫痪病人的治愈率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针刺对人体的作用有多方面,而针刺在临床的应用也很广泛,多年来临床治疗瘫痪病人常合并使用针刺,但效果不一致,故难于肯定针刺对神经再生的作用,而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也缺乏,为此几年来我们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观察  相似文献   
3.
针刺促进大鼠舌下神经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神经再生一直是多年来人们研究的课题之一,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认为在发育完全的神经系统内不形成新的神经细胞,它的数目在胚胎发生期中就已经决定。近年来我国学者发现在损伤和其他条件下脑和脊神经节、植物性神经节中的神经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但是关于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组化方法观察了38只雄性大白鼠(针刺、对照各19只)副交感神经中枢(包括丘脑下部视前内侧区,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内神经介质的变化。初步结果表明:1.针刺后副交感神经中枢内 ChE 活性强和中等的例数百分率较对照组低,在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内更为明显(P=0.05)。2.针刺后副交感神经中枢内 NA 神经终末内 NA 含量无明显变化。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针刺后副交感神经中枢处于相对兴奋状态,此状态可能与 NA 无关。  相似文献   
5.
针刺后交感神经中枢内神经介质变化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组化方法观察了109只雄性大白鼠(针刺73只,对照36只)交感神经中枢(包括丘脑下部后核、丘脑下部外侧区,脊髓中间外侧核)内神经介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针刺组交感神经中枢内 AChE 活性强的例数百分率较对照组高,针刺后痛阈升高越明显的组在交感神经中枢内 AChE 活性强的例数百分率也越高。2.针刺组交感神经中枢内 NA 神经终末的 NA 含量高的例数百分率较对照组为大。对上述变化进行了讨论,认为针刺后交感神经中枢处于相对抑制状态,而这种相对抑制状态与针刺后交感神经中枢内 NA 神经终末的 NA 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7.
免疫型运动神经元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猪脊髓制备运动神经元(SMN)接种豚鼠或直接用新鲜猪脊髓前角匀浆(SAH)接种Lewis大鼠或Wistar大鼠。豚鼠在第五次接种后,Lewis大鼠在第一次或二次接种后和Wistar大鼠经第三次接种后,出现程度不同的后肢无力、瘫痪、体重下降,组织切片检查发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和丧失,经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证明血清中有抗运动神经元特异性抗体,对照组动物则均无任何症状和组织病理改变,血清抗体阴性。实验结果表明,用纯化或未纯化的猪运动神经元为抗原,可建立豚鼠或大鼠免疫型运动神经元病(MND)动物模型,说明猪与豚鼠、猪与大鼠运动神经元抗原有共同结构。用前角接种者较纯运动神经元接种者出现症状快,而Lewis大鼠出现症状最快和发病率最高,Wistar大鼠出现症状次之。  相似文献   
8.
魏月娥  史卉 《针刺研究》1991,16(2):112-114
<正> 过去我们一直在探讨促进运动神经元(MN)损伤后恢复的因素和方法,曾用 HRP轴突逆行输送法观察到针刺能促进舌下神经(运动神经)及桡神经(其运动神经纤维)的再生。但针刺对 MN 胞体损伤后的恢复,对它们在中枢神经系内的存活及再生是否有利尚须研究。据报导将3~6周龄大鼠的舌下神经切断一周后,舌下神经核内 MN胞体数目明显减少。通过针刺对舌下神经切断后舌下神经核内 MN 胞体丧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