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膳食维生素 C 与 2 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体检中心随机选取被体 检人员5 168名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维生素摄入水平分为5组,分别为第一五分位数组(Q1,n=1 033)、第二五分位数 组(Q2,n=1 034)、第三五分位数组(Q3,n=1 034)、第四五分位数组(Q4,n=1 034)、第五五分位数组(Q5,n=1 033); 根据是否有2型糖尿病分为2型糖尿病组(n=502)和非2型糖尿病组(n=4 666)。测量空腹血糖、身高、体质量、血压等指 标,利用食物频率调查问卷测量膳食维生素C摄入情况。运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logistic 回归模型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膳食维生素C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维生素C摄入水 平组的能量摄入、运动量、膳食纤维摄入、是否服用营养制剂、是否饮酒、学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同时2型糖尿病组与非2型糖尿病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情况、维生素C摄入情况等方面,差 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患病情况、吸烟情况等相关因素后,以维生素C摄入水 平的最低分类(≤63.26 mg/d)作为参照,最高分类(>154.78 mg/d)的OR(95%CI)为0.610(0.428~0.870),维生素C摄入水平 的高低与2型糖尿病之间呈负线性关系(r=−0.029,P<0.05)。结论: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魏捷  崔树平 《包头医学》2015,(3):170-171
目的:探讨门诊采血室夯实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和方法.方法:门诊采血室以"病人为中心"为宗旨,以践行:服务好、技术好、质量好为切入点,夯实门诊采血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结果:门诊采血患者对服务结果和服务过程都满意,,门诊采血室患者服务满意度98.8%(结果来源本院质量管理科满意度调查统计).结论:服务好、质量好、技术好,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内涵,是患者的基本需求.满足患者需求是患者满意的唯一途径,满意度源于对服务质量的体验,更关注功能性质量.夯实门诊采血室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全面、连续、规范护理;主动、及时、人性护理;专业、到位、安全护理.如何夯实门诊采血优质护理值得采血护理人员探讨.  相似文献   
3.
田丹  魏捷  晏晨  吴莎  黄青  刘艳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8):645-648
目的:评估急诊预检分诊评分(EDTS)在急诊入院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从2018-11-01—2018-12-31期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入院的患者中筛选符合标准的病例,收集每名患者信息,分别计算EDTS分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急诊住院患者共584例,其中男363例(62.16%),女221例(37.84%),最终好转出院患者528例(90.41%),死亡患者56例(9.59%)。死亡患者入院EDTS分值高于好转出院患者(14.93±7.66vs.23.53±11.47,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DTS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1.103,P0.001;EDTS评分对患者预后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0.658~0.801,P0.01)。结论:EDTS评分对急诊入院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具备作为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一组以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和认知功能减退为特点的疾病,泛指一大类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1])。自身免疫性脑炎不是脑炎的罕见原因,英国和美国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发现,在脑炎中该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1%与41%~([2-3])。以往的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多依赖  相似文献   
5.
6.
魏捷  蒋华 《山东医药》2008,48(18):111-112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国际上首选的白内障复明方法,但因术后残留的或新生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在后囊膜上增殖、移行、纤维化而引起的后囊膜混浊(PCO)即后发性自内障,作为术后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仍然是影响术后远期视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切实有效的PCO防治方法一直是眼科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近年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魏捷  李玲莉  李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442-5443
背景: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目前采用的亚低温方法很多,不同方法形成亚低温的速度不同,更快形成亚低温是否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目的:评估和比较体外血液冷却和体表降温形成亚低温对兔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实验。选取家兔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体表亚低温组(10只)和体外血液冷却降温组(10只)。干预:电击室颤致搏心停5min再复苏,体表亚低温组采用体表冰敷形成亚低温,体外血液冷却降温组采用体外血液冷却法形成亚低温,24h后评定总体情况分类(overall performance category,OPC)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第72小时处死,取脑病检,评定组织病理学损害评分(histopathologic damage score,HDS)。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冷却所需时间。②OPC和NDS,HDS。结果:体外血液冷却降温组(8.3&;#177;3.2)min形成亚低温的时间明显快于体表亚低温组(86.3&;#177;13.9)min,体外血液冷却降温组HDS(42&;#177;28)优于体表亚低温组(63&;#177;31),OPC,ND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越早形成亚低温脑保护作用越好,体外血液冷却法比体表降温能更早形成亚低温,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难治低氧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作为其常规治疗手段,虽能改善氧合,但也可引起通气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y-associated lung injury, VALI)。随着认识发展,对VALI发生机制的认知逐步发生压力伤、容积伤、剪切伤以及生物伤的转变,最终以应力、应变以及耦合的机械能作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决定因素。传统的保护性通气策略包含小潮气量、低平台压以及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的滴定。为了进一步实现个体化保护,驱动压及跨肺压的临床应用不断被强调。驱动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顺应性,当以低水平驱动压为目标进行通气参数调整时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下肺的非生理性应变,并降低通气的机械能。而跨肺压作为直接扩张肺的压力,不仅避免了因患者胸壁顺应性差异及腹内压升高带来的对实际肺泡压的误判,同时能更加精准地预测肺的过度膨胀,避免VALI的发生。然而跨肺压的监测需要通过测量食管压,这种操作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跨肺压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LASIK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 21岁 2005年8月在外院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2007年5月18日被拳头击伤右眼,当即视物不清,6 h后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0.
李涛  魏捷 《医药导报》2008,27(4):423-424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急性发热的疗效. 方法 将老年呼吸道感染急性发热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 治疗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入热毒宁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入赖氨匹林注射液0.9 g,静脉滴注. 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12 h的体温,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给药1,2,6,12 h时退热效果差异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 P<0.01, P<0.05, P<0.01),治疗组退热平缓、作用有效而持久,对照组退热迅猛而作用时间相对较短;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 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比赖氨匹林更适合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急性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