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女性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不明.人体中很难进行对照研究,限制了EMs的研究进展.目前建立EMs裸鼠模型主要方法为将在位或异位人子宫内膜组织移植到裸鼠体内生长,可保持移植物原有形态和生化活性,在此模型上对EMs病因、发展及治疗等进行研究.对不同方法建立裸鼠EMs动物模型观察病灶形态学、组织黏附、增殖、激素反应及用此模型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d(TNF-α)抑制剂对EMs病灶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女性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不明。人体中很难进行对照研究,限制了EMs的研究进展。目前建立EMs裸鼠模型主要方法为将在位或异位人子宫内膜组织移植到裸鼠体内生长,可保持移植物原有形态和生化活性,在此模型上对EMs病因、发展及治疗等进行研究。对不同方法建立裸鼠EMs动物模型观察病灶形态学、组织黏附、增殖、激素反应及用此模型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对EMs病灶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在不孕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宫腔镜诊治不孕症8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22例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宫腔及输卵管近端异常检出率为83.5%(686/822)。其中:宫腔大致正常者136例(16.6%);子宫内膜病变45l例(54.9%);宫腔粘连125例(15.2%);输卵管近端阻塞69例(8.4%);子宫畸形34例(4.1%);子宫粘膜下肌瘤5例(0.6%);宫内异物2例(0.2%)。822例不孕患者经宫腔镜治疗后随访,有204例正常宫内妊娠,术后妊娠率为24.8%(204/822)。其中:宫腔大致正常者25/136(18.4%,);子宫内膜病变103/451(22.8%,);宫腔粘连39/125(31.2%,);输卵管近端阻塞20/69(29%,);子宫畸形15/34(44.1%,);子宫粘膜下肌瘤2/5(40.0%,);宫内异物0/2(0%,)。结论宫腔镜诊治不孕症准确、有效、简单、微创、并发症少,是目前诊治女性不孕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AdEasy XL系统,构建并鉴定IL-1RⅡ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细胞中表达。方法-PCR扩增含有IL-1RⅡ全长cDNA的片段,亚克隆到pShuttle—CMV穿梭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验证无误后,再经电转化与pAdEasy-1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产生腺病毒载体质粒。经过抗性筛选、酶切鉴定以及再次测序验证无误后得到阳性的重组质粒,经PacⅠ酶切线性化再在293细胞中进行包装扩增,用ELISA检测IL-1RⅡ蛋白的表达。利用Adeasy XL系统的对照载体pShuttle-CMV-LacZ同上操作作为对照。收集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EM基质细胞,并以免疫组化法鉴定IL-1RⅡ表达。结果:测序证实连接后IL-1RⅡ序列完全正确;抗性筛选及酶切鉴定均表明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pShuttle-CMV-LacZ转染293细胞3d后x-gal染色阳性,回收病毒可以重复感染293细胞,ELISA鉴定表达IL-1RⅡ可溶性蛋白,证明病毒包装成功。重组的腺病毒感染EM基质细胞后,免疫组化法证实IL-1RⅡ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IL-1RⅡ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且在EM基质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L-1RⅡ基因在EM中的作用乃至生物治疗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用常规方法取出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失败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用常规方法取出IUD失败后的病例,应用宫腔镜处理的结果。结果应用宫腔镜取出断裂、残留、嵌顿等IUD116例,成功率为99.1%(116/117)。117例中,无子宫穿孔、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用于常规方法取出IUD失败的病例,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该类病例的首选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发展及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可视化动态观察动物模型.方法 25只雌性裸鼠,皮下种植组11只,腹腔种植组14只.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腺病毒体外转染1~2mm3人EMs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块,将转染有EGFP的5块内膜组织随机置入每只裸鼠腹腔或腹部皮下,通过活体动物皮肤用体视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异位病灶生长情况.结果 EGFP基因转染组织块是可行的,有荧光的子宫内膜组织移植入裸鼠体内后可形成EMs病灶,平均每只裸鼠形成2个病灶.通过活体动物的皮肤直接观察病灶生长和发展情况,荧光面积和强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可持续观察3周.皮下种植组病灶荧光较腹腔种植组易于监测到,在体内可以利用EGFP荧光定位病灶.结论 这种改进的皮下种植模型可以无损伤和动态观察植入组织生长和发展情况,用于临床前EMs新药的疗效测试及EMs发生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不孕症1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不孕症患者采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效果。结果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异常检出率为98.8%(163/165),其中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病变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宫腹腔镜联合诊治术后随访113例,其中51例正常宫内受孕(51/113),妊娠率为45.1%。输卵管性不孕妊娠率为29.5%(18/61),而非输卵管性不孕妊娠率为63.5%(33/52),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诊治术是在一次麻醉下进行宫腔、盆腔内多种不孕因素的同步治疗,其创伤小,检查快速而全面,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尤其对非输卵管性不孕治疗成功率高,是不孕症的重要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