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刘艳  龙云玲  高智贤 《医学信息》2010,23(16):2764-2765
血液流变学(简称血流变)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是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在流动中的流动和变形规律及其对血液循环乃至整个机体的影响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常见海马区病变,但假愈期该区域的病变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监测海马区长时程局部场电位活动,以探究DEACMP假愈期该区域脑电信号动态变化情况。选择30只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模型,以周为节点于造模后1~8周分批在大鼠右侧海马区植入电极,每周采集4~5只大鼠海马区局部场电位信号,6只正常大鼠海马区局部场电位信号作为造模前参考基准,用小波包分解提取出α/β/θ/δ波,计算信号的均方根值(RMS)和能量占比。结果表明,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前期(1/2周)和后期(7/8周)α/β/θ/δ波幅均显著增加(P<0.05),造模后1~8周期间4种振荡成分均方根值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造模前δ波波幅为(228±103)μV,造模后1和2周分别增加到(4 751±4 079)μV和(1 616±1 708)μV,7和8周则增至(1 221±567)μV和(3 222±2 052)μV。模型组1~8周的δ波能量占比比造模前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造模前δ波能量占比为0.50±0.09,造模后1~8周分别为0.62±0.14、0.65±0.12、0.77±0.13、0.73±0.12、0.59±0.11、0.70±0.11、0.71±0.11和0.89±0.08;且中后期5~8周δ波(α波)随病程进展逐步增加(下降)(P<0.05),α波造模前能量占比为0.10±0.04,造模后5~8周分别降至0.08±0.02、0.06±0.03、0.05±0.02和0.01±0.01。 大鼠海马区4种脑电振荡均方根值在一氧化碳中毒初期普遍增加,预示DEACMP发病风险;中毒后δ波能量占比全程显著增加,且δ波和α波能量占比在中毒的中后期呈单向变化趋势。研究提示,脑电振荡分析方法可为DEACMP定量预测和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液流变学(简称血流变)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是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在流动中的流动和变形规律及其对血液循环乃至整个机体的影响的学科.血液流变学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和预防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精神疾病在药物治疗、疾病影响等方面不断出现有关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报道,现将血液流变学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