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总结我科1992~1997年收治的小儿败血症98例,做一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组98例败血症患儿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经血培养确诊80例,经临床诊断18例.其中男58例,女40例,<1个月60例,<1岁26例,<3岁7例,>3岁5例.脓疱疹和/或脐部感染30例,呼吸道感染49例,泌尿系感染6例,中耳炎3例,胆道感染3例,肠炎7例;合并营养不良5例,贫血8例,硬肿症3例.病程最长41天,最短10天.  相似文献   
2.
哮喘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儿哮喘发病相关因素和防治状况 ,推广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方案 ,规范化治疗儿童哮喘。方法 对在我院儿科哮喘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并确诊为哮喘 116例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及门诊随访观察。结果  116例中以儿童哮喘为多占 80 .17% ,婴幼儿哮喘仅占 19.83% ,71.5 6 %首次喘息发生在 6岁以前。发病以春秋季节为多 ,尤以秋季最多占 31.0 3%。诱发因素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 ,其次为天气变化。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及其他过敏史分别为 5 .17%和 2 7.5 9% ,有婴幼儿湿疹、过敏性鼻炎等个人过敏史分别为30 .1%、5 8.6 2 %。 1年内诊断情况显示 ,误诊率为 18.10 %。4 4 .83%哮喘患儿能接受哮喘知识教育和规范化管理 ,坚持吸入激素治疗 ,其疗效明显优于非规范化治疗组 (P <0 .0 0 5 )。结论 哮喘发病与年龄、季节、诱因、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等多种因素有关 ,及时诊断 ,规范化管理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其预后的影响,通过对38例高胆患儿在新生儿期进行神经行为评分(NBNA)检测、婴幼儿期用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CDCC)测定智力发育.结果显示高胆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主要失分项目为行为能力和主动肌张力.在血清胆红素≥204 μmol/L时,胆红素水平与NBN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围产因素、溶血、感染组在黄疸高峰期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高胆组MDI、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智能分级比较,对照组优于高胆组(P<0.01,P<0.05).结果提示,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无论是不同龄别生理性特点或为不同而更较复杂的病理特异,均可能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和智能发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无论其程度和病因如何均应积极治疗,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25-OH-维生素D_3(25-OH-VD_3)的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CD4~+T淋巴的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岁以上的临床控制良好能够接受管理和规范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在研究过程中所有患儿均没有急性发作,检测血清25-OH-维生素D_3水平,选取能够接受规范化管理的哮喘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5-OH-维生素D_3低于30ng/mL的患儿42例为研究组,维生素D大于30ng/L哮喘患儿40例为对照组,患儿在检测维生素D水平同时抽血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监测患儿肺功能,所有患儿均按2016版儿童哮喘防治指南[1]规范治疗,研究组给予每天口服维生素D400U治疗3月后,分别抽血检测血清25-OH-VD_3及血清IFN-γ、IL-4水平,并复查肺功能。结果 (1)研究组及对照组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每天给予口服维生素D400IU治疗3月,复查维生素D水平与对照组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患儿血清IL-4、IFN-γ及IL-4/IFN-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经3月维生素D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IL-4、IFN-γ及IL-4/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经过维生素D干预后IL-4水平有下降,IFN-γ水平有下降,但IL-4/IFN-γ水平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研究组治疗前肺功能结果,与维生素D干预治疗3月后肺功能结果比较,给与维生素D干预后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F)及1秒率(FEV1/FVC),7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25),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75)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研究组及对照组的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PEF%及FEV1/FVC%及EFE25%、EFE50%、EFE75%有相关性(P 0.05),维生素D与肺功能FVC无相关性(P 0.05)。结论 25(OH)维生素D_3水平可能通过影响哮喘患儿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影响体液免疫,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可能影响哮喘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提高维生素D水平对肺功能改善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口腔正畸患儿护理干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儿98例,按照组间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口腔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依从性调查问卷、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儿童口腔健康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COHIP)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调查问卷4方面评分与总分、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4维度评分与总分、COHIP量表除学校环境以外的评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牙龈炎、托槽脱落、口腔溃疡、龋齿、牙龈增生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口腔正畸的患儿采取循证护理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提升患儿的遵医行为,明显改善口腔健康水平,巩固治疗效果,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 ED)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损伤的作用. 方法: 在大鼠脓毒性休克后1 h用3个剂量ED (6.0, 3.0和1.5 mg/kg)治疗,测定休克后4个时相点平均血压(MAP)、左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指标;取心肌组织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乳酸(LD)、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形态学改变. 结果: 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ED可显著升高MAP,LVESP和±dp/dtmax,并使SOD,CAT活性增强以及MDA浓度降低接近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可见模型组心肌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等,ED可明显改善以上形态学变化. 结论: ED具有抗脓毒性休克心功能不全的作用,其机制与减轻心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石河子市城区居民健康状况,为相关部门针对重点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制定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0日在石河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岁以上人群完成健康体检的异常结果者11828例,对其体检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石河子市城区居民健康体检异常指标检出率居前三位的为:超重/肥胖、血脂高、心电图异常;不同性别居民异常指标(超重/肥胖、心电图异常、血常规异常、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心脏杂音)检出率均有差异(P<0.05),除肝、肾功能异常指标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外,其余各异常指标检出率女性均明显高于男性。所有体检异常指标检出率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均有差异(均P<0.01),异常指标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递增。结论超重/肥胖、高血脂、心电图异常等是石河子市城区居民健康体检重大异常指标,潜在多发病应加强健康宣教和干预,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组和人群制定相应的健教重点,加大体检筛查力度,保障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8.
规范化管理教育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教育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儿科哮喘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哮喘患儿110例,随机分为管理组和非管理组各55例。对管理组患儿家长和学龄患儿进行哮喘及其药物基本知识教育,根据病情吸入不同剂量的布地奈德或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定期随诊,适时升级或降级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发作期治疗。观察1年,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1年后管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观察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管理组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及治疗费用较观察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观察前后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对哮喘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教育后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控制,肺功能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_2O_2对PC12细胞谷氨酸(GLU)释放的影响及依达拉奉的阻断作用。方法:用H_2O_2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并加入不同剂量的依达拉奉(10~(-3),10~(-4),10~(-5),10~(-6), 10~(-7)mol·L~(-1)),显微镜下观察PC12细胞形态,MTT法检测活细胞存活率,GLU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中GLU的含量。结果:H_2O_2处理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胞体变小、突起缩回。MTT吸光值减小,活细胞数减少。GLU释放含量明显增加。依达拉奉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MTT吸光值显著增加, GLU释放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在H_2O_2的作用下,PC12细胞GLU释放增加,加入依达拉奉后PC12细胞的GLU释放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归云荣  芦苇  归俊  马春艳 《广西医学》2008,30(4):588-590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少见,症状较轻,影像表现与成年人有一定差别.腰椎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MRI检查具有确诊价值.我院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经MRI检查诊断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占同期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9/612)的3.10%,现将其临床及MRI表现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