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泌尿外科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现状,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这一疾病的认知度.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28个泌尿外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在调查时间内前来泌尿外科就诊的患者进行IC/BPS诊断的询问筛查,选择部分患者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及IC/BPS相关检查.结果 参与调查共184例IC/BPS患者.53例(28.8%)为初诊,其余131例(71.2%)为复诊.主要描述症状:尿急43例(23.4%),尿频76例(41.3%),夜尿18例(9.8%),疼痛47例(25.5%).治疗方案中单一用药22例(12.0%),联合用药162例(88.0%).女性患者平均ICSI、ICPI、OABSS、VAS、QOL评分均高于男性,最大排尿量较少(P<0.05).男性α受体阻滞剂及植物药应用较多,女性M受体阻滞剂及膀胱内治疗应用较多(P<0.05).结论 IC/BPS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应用的检查及治疗方案与国际上有一定差异,需要提高医师对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男性帕金森病患者LUT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5例伴有LUTS的男性帕金森病患者.年龄52275岁,平均62岁.帕金森病病史1.0210.5年,平均2.3年.治疗前患者IPSS评分为(18.3±3.3)分,最大尿流率为(8.5±3.9) ml/s,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为(10.9±2.2)分,残余尿量为(41.1±14.0) ml,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为(68.1±28.2)cmH2O(1 cmH2O=0.098 kPa).予琥珀酸索利那新(5.0 mg/d)联合盐酸坦索罗辛(0.2 mg/d)治疗,第4、8周随访,第4周尿急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增加索利那新至10.0 mg/d.治疗8周后行超声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IPSS评分、OABSS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等参数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本组45例治疗4、8周后的IPSS评分分别为(13.3±2.4)分和(12.6±2.2)分,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3.7±4.1) ml/s和(14.2±3.2) ml/s,OABSS评分分别为(7.8±2.1)分和(5.9±1.9)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OABSS评分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残余尿量为(38.5±12.7) ml,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为(63.2±30.1) cmH2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发生口干3例,视物模糊2例,便秘l例,无急性尿潴留发生. 结论 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男性帕金森病患者LUTS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是控制男性帕金森病患者LUTS症状的可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采用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苏州院区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包皮环切术的89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依据切除包皮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n=36)、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n=53)。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常规化验和检查,控制血糖,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患者术中选择相应型号的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切割、缝合包皮;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患者术中距离冠状沟0.5~1.0 cm处用组织剪剪去多余包皮,电刀严密止血后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2组患者均用纱布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伤口。术后2组患者均予以口服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3 d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予以更换纱布和弹力绷带,之后每2 d更换1次,直至伤口愈合拆除纱布和弹力绷带为止。比较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记录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吻合器损伤龟头例数。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0(6.3,14.8) min]和平均术中出血量[1.0(1.0,2.0) mL]显著短于及少于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28.0(23.0,33.0)min、2.0(1.0,5.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787、-3.884,P<0.05)。术后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伤口瘀斑8例(22.2%),高于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2例(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3,P=0.018)。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术后伤口血肿5例(13.9%)、伤口感染5例(13.9%)、伤口全部裂开5例(13.9%),与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0、0、0)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9、0.009)。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术后未出现伤口局部裂开,与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1例(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伤口瘀斑较为常见可自行消退;增加弹力绷带层数基础上加压包扎2 d伤口血肿消失;针对伤口感染、伤口全部裂开,予以拆除全部包皮吻合器的钉和硅胶垫片后消毒、包扎,待伤口感染控制后,用可吸收线重新缝合;针对伤口局部裂开应用苯扎氯铵局部消毒。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吻合器损伤龟头。 结论术前经过严格筛选和沟通后的糖尿病患者行包皮环切缝合器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具有手术便捷和手术体验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