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氧化二砷抗HBV和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氧化二砷的抗HBV和肝癌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对砷剂的生物学特性及三氧化二砷抑制HBV和肝癌细胞株、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干扰细胞周期进程、细胞毒作用、降低端粒酶活性、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对中晚期肝癌的作用、安全性和展望等方面的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1998年秋季节,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长江主干堤九江段决口,驻闽部队11660名官兵秦命奔超九江地区彭泽,湖口,永修,德安等地参加抗洪抢险,上述地区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为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适时对接触疫水的全体官兵预以吡喹酮早期化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1998年抗洪期间应用毗喹酮防治急性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对赴九江抗洪抢险接触疫水的11,660名解放军官兵服用毗喹酮防治急性血吸虫病。结果 调查11,660人,无1例患急性血吸虫病。血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率6.6%,但粪便虫卵检查和环卵沉淀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大规模应用毗喹酮防治急性血吸虫病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策略.方法 采集32例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等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分次自体回输,观察治疗...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被误诊流行性出血热1例报告福州总医院林玉梅,郑纪成,马卫闽患者、男性、58岁,因发热8天、黑便6天,昏迷2天,于1994年4月29日入院。4月21日起感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9.5℃,咳嗽、痰带血丝,恶心、腹胀,4月23日起解黑便,日达1...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驻闽某部一起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暴发流行概况。[方法]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血清学检测,对下田作业的47名战士进行检查及检验;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检测抗体。[结果]47名战士中先后患病29例(61.7%),患者秋季热群抗体阳性率86.3%(23/29)。该部还有353名官兵虽与患病战士同食堂就餐,但未下田故均无发病。[结论]这是一起驻闽部队钩体病暴发流行,今后应加强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流行性感冒在中医中药及西医等方面的防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文章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流行性感冒在临床上不同的治疗方案,重点介绍了流行性感冒的药物治疗,为今后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适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重型肝炎的报道较少见,我院自1979年开展尸体肾移植手术以来,到2000年底共完成1200例肾移植手术,术后约有16.7%出现肝功能异常,其中有30例患者为肾移植术后重型肝炎病人。且有21例病人死亡,值得重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CHB治疗的新策略。方法收集2009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84例CHB患者,称为CIK治疗组,采集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等细胞因子诱导成CIK,分次自体回输,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周患者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变化及HBV DNA水平;50例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称为ETV治疗组。将两组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患者分组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和肾功能进行评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随着观察时间延长,CIK治疗组无论是HBe Ag阳性患者还是HBe Ag阴性患者,其ALT水平均降低,其中HBe Ag阳性患者治疗12、24周时与ETV治疗组相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3、4.72,P值均0.01);CIK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的HBe 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均高于ETV治疗组,其中治疗24周和48周时两组间的HBe Ag阴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5、4.83,P值均0.05)。无论是HBe Ag阳性还是HBe Ag阴性,在治疗12、24、48周后,CIK治疗组的HBV DNA阴转率均低于ETV组,尤其两组HBe Ag阳性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62、26.89、12.54,P值均0.01),但随着观察时间延长,CIK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逐渐升高。结论 CIK治疗CHB后在48周随访观察期内是安全有效的。虽然与ETV治疗相比,HBV DNA下降水平较低,但治疗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HBe 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ETV治疗组,提示CIK治疗后可能存在持久的免疫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