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维新  顾闯 《中国校医》1994,8(2):38-39
我院在1990~199.1年间,为徐州市中学教师(包括中专、中技教师)6141人,将他们的血压捡查情况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检查项目: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压、身高、体重等项,血压测量方法按WHO规定,取KorotRoff第一音为收缩压(SBP),第五音(消失育)为舒张压(DBP),连续测三次,每次间隔3O秒以上,取其均值为所测血压。如三次血压SBP>21.3kPa(16OmmHg)和/或DBPP12.7kPa(95mmHg)者,休息1小时后复查,如血压仍同前,则定为高血压。临界高血压标准:SBP18.7~21.IkPa(140~159mmHg)和/或DBP12.0~12.sk…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原子吸附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脑卒中共230例患者进行临床血清铜、锌、铜/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共200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特别是高血压病组与脑梗塞、脑出血组间差异更为显著(p<0.001);脑梗塞与脑出血组间差异除血清铜外(p<0.005),血清锌、铜/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顾闯  潘小芬 《海南医学》2006,17(10):47-48
目的 本文主要对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加以探讨;方法 回顾性总结8例神经梅毒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文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2±12岁,其中脑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2例,脊髓痨1例,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例;所有病例血清及脑脊液(CSF)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HA)均阳性.头颅MRI检查显示6例有异常信号.所有病例经大剂量青霉素钠治疗后,6例好转,2例治愈.无死亡,预后较好.结论 神经梅毒多见于中年男性,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正规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顾闯 《临床荟萃》1995,10(2):88-89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是一种新的粘附蛋白分子,其分子量为140KD。也是中性粒细胞受体。它存在于血小板的。—颗粒和血管内皮细胞内Weibel-palade小体的颗粒膜蛋白以及巨核细胞内。当血小板或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时,GMP-140迅速分布于细胞膜表面,对血栓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104例高血压和并发脑梗塞患者进行血清GMP-140检测,并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观察和初步探讨眩晕与颈椎病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52例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周围性眩晕(PV)三组,所有患者均在眩晕症状消失或症状明显缓解后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检查。结果自主神经功能检查临界及异常率高达59.6%~94.4%,其中临界36.6%~69.2%,异常5.8%~44.2%。副交感神经的异常率较交感神经高。在用力呼气时心率变化方面VBI及BPPV组的临界和异常率高于PV组,余各组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本组37例(71.2%)患者伴发颈椎病,其中VBI 27例,BPPV 6例,PV4例,三组比较χ^2=2.44 P=0.30,无明显差异。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障碍与眩晕有密切的联系,颈椎病患者易引起眩晕,颈椎病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顾闯 《重庆医学》1995,24(4):197-198
内皮素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体内最强的缩血管肽类物质。本文采用均相竞争法直接测定离血压病患者血浆中的内皮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患者血浆中的内皮素的水平明显高,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内皮素的升高与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65,p〈0.01)。提示内皮素参与人体血压的调节。由于内皮素的缩血管作用强烈而持久,加之与其它一些物质的协调作用,推测它可能在高血压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检测的临床意义王钢花顾闯(徐州市老年病研究所221003)关键词内皮素脑梗塞中图法分类号R743.32R446.61内皮素(endothelinET)1988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发现的一种具有强缩血管作用的活性多肽[1]。本文仅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