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背景: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常用手术方式,目前对于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少且转位后肩袖再撕裂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28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1.79±10.50)岁,均在关节镜下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进行修复。术前及术后1年,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术后1年,利用肩关节MRI检查修复结构的完整性。根据术后1年的Sugaya分型将23例(28例失访5例)患者分为肌腱完整组(n=18)、肌腱撕裂组(n=5),根据术中肱二头肌长头腱质量分为正常组(n=8)、退变组(n=9)、部分撕裂组(n=6),对比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与术前比较,23例患者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 &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采取RTSA治疗的13例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并记录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行MR确定肩袖脂肪浸润程度,CT评价肩胛盂骨质情况及有无缺损,术后使用X线评估假体情况。 结果13例患者均随访至少12个月以上。统计术前与术后12个月数据之间的关系,术后12个月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ASES评分和UCL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内1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局部血肿在术后1周行切开血肿清除引流术,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RTSA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114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78例, 女36例;年龄11~50岁[29(21, 35)岁]。根据术中是否合并半月板撕裂, 将患者分为撕裂组(46例)和无撕裂组(68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体重指数(BMI)、致伤原因、损伤机制、损伤侧别、Beighton评分、KT-2000左右差值、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胫骨前移征、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和轴移等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评估上述指标与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相关性并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独立危险因素对ACL延迟重建后继发半月板撕裂的预警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病程、BMI、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高度轴移与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有一定相关性(P<0.01)。多...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股骨头坏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造成青壮年髋关节功能障碍或功能丧失的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为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应用和酒精的过多摄入,根据坏死分期和患髋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目前此疾病尚无令人满意的完全性治疗手段,延迟或避免关节置换成为主流研究方向。 保留髋关节手术:为延迟或避免行全髋关节置换的一类治疗方法。保髋术式类型较多,针对不同坏死类型可选择不同术式,且各有利弊。现多将多种术式联合应用,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疗效。随着生物制剂和细胞疗法的不断发展,保髋手术与其结合正成为新的趋势。 背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保留髋关节治疗方法众多,临床治疗中多以各类坏死分期作为术式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以往的相关文献对各类术式有效性的分析较多,但对于失败原因或风险评估介绍较少。 目的:探讨除了坏死分期之外,对于术式本身是否有其他内、外源因素也同时影响了保髋成功率。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10至2019年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词为“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core decompression,non-vascularized bone grafting,vascularized free bone grafting,porous tantalum rod implantation,osteotomy,biological agents,cytotherapy,保留髋关节手术,保髋术,髓芯减压术,不带血管的骨移植术,带血管的骨移植术,多孔钽棒置入术,截骨术,生物制剂,细胞疗法”。共检索到214篇文献,查阅全文,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0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与结论:①各保髋术式均有利弊,须评估利弊风险;②髓芯减压虽操作简单,却不宜单独使用;非血管化骨移植在死骨清理时应适当保留外侧柱,以应对力学减弱;带血管的骨移植转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失血较多、骨折风险较高;钽棒置入易造成应力集中,临床应用较少;③截骨术作为一种创伤较大的保髋手术除了考虑坏死分期外,对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坏死范围等均应做详细术前规划;④无论哪种术式,都应长远考虑转为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风险;⑤各术式联合应用,结合生物制剂或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ORCID: 0000-0001-6117-6147(顾长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