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豚鼠壶腹Cajal样细胞的分布及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成年豚鼠壶腹处Cajal样细胞(ICLC)的分布及Oddi括约肌(SO)的肌电活动.方法 取成年豚鼠壶腹全层铺片,c-Ki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ICLC的分布情况;采用黏膜接触电极记录豚鼠SO的肌电活动.结果 壶腹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均可观察到c-Kit阳性ICLC,位于环形和纵行平滑肌层内以及两层平滑肌之间.肌内的ICLC细胞呈梭形.肌间的ICLC胞体呈椭圆形或三角形,发出3个以上的有分支的突起,这些细胞相互连接排列成网络状,与十二指肠的肌间丛Cajal间质细胞(IOCs)十分相似.在壶腹外侧壁的内面ICLC与十二指肠的深肌丛ICCs相似.壶腹的内侧壁肌层有大量的ICLC,与平滑肌细胞平行走行.在壶腹开口处,ICLC围绕开口形成一个ICLC环.在SO记录到自发节律性的肌电活动波.结论 壶腹内的ICLC可能参与SO自主节律性运动的调控并与SO运动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对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影响。方法采用缺血60 min再灌注6 h(I60/R6h)、12 h(I60/R12h)和14 d(I60/R14d)的豚鼠小肠,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TUNEL法检测ICC的凋亡。结果I60/R6h豚鼠小肠可见少量TUNEL阳性ICC。I60/R12h可见较多的凋亡ICC,同时ICC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网络不完整。I60/R14d的ICC恢复正常数量和分布。不同时间点之间Kit/TUNEL双标阳性细胞数量存在显著差别(P〈0.05)。结论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ICC凋亡,一段时间后ICC能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HCN2阳性细胞在小鼠胃肠道肌间神经丛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调控的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 2,HCN2)阳性细胞在小鼠胃肠道肌间神经丛的分布。方法成年昆明小鼠的胃肠道,包括胃、小肠、结肠,制作全层铺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HCN2阳性细胞、胆碱能神经及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结果成年小鼠胃肠道肌间神经丛的HCN2阳性细胞成簇紧密排列,多数阳性细胞为DogielⅡ型神经元,阳性产物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膜,每个神经节内可见数个至数十个阳性细胞;神经突起虽可见HCN2阳性产物,但主要存在于较粗的突起。HCN2阳性神经元分布密度在胃肠道各段存在较大差异(P<0.05):以结肠密度最高,胃次之,小肠略低。利用胆碱能神经元标志物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ICCs的标志物(c-kit蛋白)分别与HCN2通道进行双重免疫染色,可见HCN2存在于胆碱能神经元,未见HCN2存在于ICCs的胞体,ICCs的突起与HCN2阳性神经元距离很近。结论HCN2离子通道广泛表达于肌间神经丛,主要表达于胆碱能神...  相似文献   
4.
正确的急诊入院诊断对急诊患者的救治尤为重要,同时,它也是衡量急诊科医疗质量的关键指标。由于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急诊诊断难免发生错误[1]。本文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7年所有急诊入院患者中诊断不符的病例,探讨急诊误诊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急诊诊疗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硫脑苷脂(sulfatide)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317例为STEMI组,同期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根据血清sulfatide中位值,将STEMI患者分为低sulfatide组158例和高sulfatide组159例。ELISA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前血清sulfatide水平。PCI术后随访STEMI患者MACE发生情况,至少随访24个月。结果 入院时STEMI组血清sulfatid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sulfatide组LDL-C、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TNF-α、白细胞介素6、Gensini评分、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高于低sulfatide组(P<0.05,P<0.01)。MACE患者血清sulfatide水平高于非MACE患者(P<0.01)。cTnI、NT-proBNP、su...  相似文献   
6.
新生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在新生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发育过程中是否出现增殖.方法 采用新生2 d(P2d)、14 d(P14d)和24 d(P24d)的小鼠小肠,应用BrdU腹腔注射,24 h后取材,Kit和BrdU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P2d小鼠小肠,可见大量Kit/BrdU双重标记阳性细胞,这些细胞的形态与成熟ICC基本相似,这些细胞在P14d时减少,而在P24d消失.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时间点之间Kit/BrdU双标阳性细胞数量存在显著差别(P<0.05).结论 在小肠生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ICC增殖,而这种增殖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弱,最后在成年前消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3种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靶值和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PK/PD)靶值未达标的危险因素以及2种靶值和微生物疗效的关系,为精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接受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中至少1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利用优化采样方案采集每位患者的3~4份血浆样本,借助非房室模型结合经典药动学理论计算PK/PD参数。采用多因素分析探究3种药物TDM靶值和PK/PD靶值未达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接受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美罗培南治疗的25名危重症患者的96份血浆样本,共计151份血药浓度-时间数据。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的谷浓度(trough concentration,Cmin)达标率低,分别为20.00%、22.22%和23.53%;万古霉素PK/PD靶值达标率、未达标率和超标率分别为20.00%、60.00%和2...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结直肠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相关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工具.方法 用人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制备细胞悬液免疫小鼠,按常规方法行细胞融合,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阳性克隆,并对其抗体的特性和生物学性状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32个阳性克隆,其中针对结直肠癌较特异性的阳性克隆有2个(克隆株2-3,15-8).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克隆株2-3培养上清和腹水与结直肠癌组织的冰冻切片反应的阳性率可达100%.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率较低,且染色强度远弱于癌组织,当抗体稀释度超过1∶6 000时反应阴性,而肿瘤组织仍呈强阳性.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来看,分化较差的肿瘤组织,包括中、低分化的癌组织染色较强.另外,免疫染色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肿瘤的腺腔和正常黏膜表面,提示该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可能为结直肠癌细胞和黏膜上皮分泌的黏蛋白等抗原.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制备了两株针对结直肠癌的较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可作为实验研究相关蛋白在结直肠癌及其他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蒿琥酯对人表皮鳞癌A4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人表皮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以人表皮鳞癌细胞系A431为研究对象,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为正常对照,顺铂(diamminedichloroplatinum,DDP)为药物阳性对照,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ART对A4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铁离子抑制剂去铁敏(desferrioxamine.DFOM)部分阻断ART对A4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ART对A431细胞有较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对HaCaT细胞的损害显著低于DDP;药物组ART60 μmol/L(IC50)作用A431细胞48 h,A431细胞阻滞于S期[(67.60±4.12)%,P<0.05],同时凋亡率上调[(19.87±0.03)%,P<0.01];药物阻断组DFOM 60μmol/L预处理A431细胞4 h、加入ART60 μmol/L作用钙h,凋亡率显著下调[(7.37±0.02)%,P<0.01],而周期检测未发生变化.结论 ART通过阻滞A431细胞停滞于S期和诱导A431细胞凋亡发挥增殖抑制作用,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ART对A43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与Fe2+介导有关;ART毒副作用明显低于DDP.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药物组合下的药物浓度达标率和治疗反应以及影响药物浓度变化,探讨抗菌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DM)优化临床给药方案,对重症感染患者完全缓解率和疗效评价时间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2年4月我科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TDM组(82例)和非TDM组(77例)。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检测平台,进行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糖肽类、抗真菌药等8种抗菌药物联合(至少2药联合使用)治疗重症感染的TDM,确定抗菌药物TDM是否与治疗反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药物浓度变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初始血药浓度检测,TDM组整体不合格率91.5%,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合格率达100%,氟康唑、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的不达标率分别为79.2%、75.0%、70.9%,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单药使用;(2)TDM组完全缓解率高,疗效评价时间短,与非T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DM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整体发生率低于非TDM组(8.5%vs.22.1%,P=0.004),亚组分析示神经毒性/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