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患者男,65岁,因"左上肢麻木乏力1个月余"入院.近1个月来,患者左上肢麻木乏力,体力劳动及上举时加重,伴有头晕、头昏,近日出现视物模糊,偶有一过性黑嚎,无意识不清,无视物旋转.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平素服用"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片",血压控制尚可;吸烟30余年,每天1包.查体:BP:左上肢110/70 mm Hg(1mm Hg=0.133kPa),右上肢145/80 mm Hg.左锁骨上窝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左桡动脉搏动稍弱于右侧,左上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左上肢浅感觉减退,病理征(-).  相似文献   
2.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显著心律失常性心脏病[1-2]。在美国60岁或更年轻的成年人中房颤的患病率大约是1%,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85岁及以上人群房颤的患病率将上升到10%左右[2-3]。房颤的主要临床意义是其作为一个发生缺血性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的作用[4]。由于其基础为心房颤动,频率为350~550次/min,左心房内血易淤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天麻通脑颗粒对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血管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和模型组(n=36).模型组大鼠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18)和给药组(n=18),于24 h后分别通过腹腔注射给予等量等渗生理盐水或天麻通脑颗粒,4ml/次,2次/d,共14d.术后2h、1d、7d、14d四个不同时间点对脑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对脑梗死大鼠于术后第14天进行梗死灶体积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于术后第14天对缺血侧室管膜下区(SVZ)及纹状体进行5-溴脱氧尿核苷(BrdU)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从术后第7天开始大鼠神经功能就有显著恢复(P=0.043,P=0.031).模型对照组与给药组大鼠的梗死灶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BrdU免疫组化显示,术后第14天给药组在SVZ及纹状体区域的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09,P =0.044).结论 天麻通脑颗粒可以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对缺血后脑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韩漾  吴明华  马立  梁森 《吉林中医药》2013,(11):1143-1145
目的 探讨通脑饮对大鼠脑梗死组织VEGF,bFGF,SDF-1,CXCR4基因的影响,明确通脑饮与脑梗死后血管再生的作用机制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年雄鼠24只,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16只,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给药组8只,假手术组8只,于24h后分别通过腹腔注射给予等量等渗生理盐水或通脑饮,于术后2h、1d、7d、14d4个不同时间点对脑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14 d,于对照组及给药组随机选取3只断颈处死,分别取损伤周边部位和侧脑室部位脑组织,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VEGF,bFGF,SDF-1/CXCR4基因量的变化.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上治疗组评分在术后7d后明显低于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4 d治疗组梗死灶中VEGF,bFGF,SDF-1,CXCR4基因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脑饮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通脑饮上调VEGF,bFGF,SDF-1,CXCR4基因促进对脑梗死后血管再生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估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期差在腕管综合征(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常熟市中医院门诊诊断为CTS的患者47例(77只手掌)作为研究组,同时收集同时段在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志愿者46名(69只手掌)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正中神经腕-拇短展肌的远端运动潜伏期(DML)、腕-中指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及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期差(ΔDSL)。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腕-拇短展肌DML延长[(4.49±0.97)ms比(3.16±0.42)ms],腕-中指SCV减慢[(42.62±7.35)m/s比(60.65±6.70)m/s],SNAP波幅下降[(11.89±8.05)μV比(22.07±7.22)μV],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ΔDSL延长[(0.84±0.34)ms比(0.23±0.10)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拇短展肌DML、腕-中指SCV、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ΔDSL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7.1%、100%、98.6%(P>0.05),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6.2%、59.2%、90.1%(P<0.05)。结论: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ΔDSL用于诊断CTS是比较敏感的,尤其可以提高早期CTS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