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医务工作者焦虑、抑郁现状与工作强度的相关性,为开展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奉贤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单位,分层随机抽取1539名医务工作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工作强度调查表收集相关信息。结果:奉贤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1.38%、28.07%;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呈正相关(r=0.753,P0.01);医务人员值夜班频率越高、最长连续工作时间越长,焦虑抑郁检出率越高;随着医务人员年休日、双休日和睡眠时间的减少,焦虑抑郁检出率逐渐增加;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医院(OR=1.51)、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OR=1.55)、双休日至少一天工作(OR=2.34)、年休假小于3天(3天:OR=1.59;无休:OR=2.06)、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OR=3.55)是医务人员焦虑的危险因素;女性(OR=1.48)、专科(OR=1.67)和综合医院(OR=1.43)、值夜班频率5~8次(OR=1.77)、无年休(OR=1.50)、睡眠不足7小时(OR=3.14)是医务人员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与工作强度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健康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病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其患病人数多、并发症广、涉及身体多个器官、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药物治疗,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在基层高血压病防治方面,不断建立完善高血压病防治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高血压病防治管理的指南。文章系统总结近15年我国基层高血压病防治管理指南指导意见的更新与变化,以便明确我国高血压病治疗与管理的走势,把握高血压病在我国的治疗优势与短板,为中医药参与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总结发现,《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首次增加了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领域应用的相关内容,应用中医药整体调节高血压病,强调整体观的辨治理念在我国基层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遵循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的治未病思想,将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以及中药和中医特色适宜技术、传统运动方式、中医综合调理等治疗方法纳入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具有应用性强、操作简单方便、普及面广等优势,方便在基层高血压病防治中的推广与应用,既有利于丰富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也为心血管疾病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多元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3.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的研究中,尤其是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络病学说被作为新的研究方向,将中医络病理论与西医肿瘤血管病变相结合,认为西医的肿瘤微循环血管与中医络病在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中极为相似;西医血管微循环的分布、走行及吻合等与中医中络脉的分布、走行及吻合等有着相似之处;同时,西医血管微循环的生理功能与中医络脉的渗灌气血、濡养组织以及营、血、津液的互渗互化作用相似。中医络脉与西医肿瘤微循环之间的互通关系,为络病理论探讨放射性心脏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发展并丰富了对放射性心脏病的认识,文章通过回顾放射性心脏病与络病学说的学术发展,认为络病的致病特点为“久、瘀、顽、杂”,并进一步从病机演变、病程进展、病性和临床表现探讨络病理论与放射性心脏病的相关性,认为放射性心脏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具有“久、瘀、顽、杂”的致病特点;“正气亏虚、络脉受阻”是放射性心脏病的发病基础,热毒、血瘀、痰浊作为放射性心脏病的主要病理产物,同时也作为病理因素继发致病,并通过“络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为放射性心脏病的防治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