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DVD方案与VAD方案治疗初治伴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5例初治的肾功能不全MM患者采用DVD方案(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40 mg静脉滴注,第1天;长春新碱2.0 mg静脉注射,第1天;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4天;28 d为1个疗程);19例初治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采用VAD方案(多柔比星10 mg/d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4天;长春新碱0.5 mg/d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4天;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4天、第9天至第12天、第17天至第20天; 28 d为1个疗程),通过检测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随访生存时间,评价两种方案的疗效。结果 患者对DVD方案和VAD方案的总体有效(OR)率相似[分别为80.0 %(12/15)、78.9 %(15/19),χ2=0.01,P>0.05];但是和VAD组比较,DVD组能够迅速降低肌酐水平,且远期疗效DVD组更有优势。结论 DVD方案和传统的VAD方案的对初治伴肾功能不全MM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类似,但DVD方案能够更迅速的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9ORF139靶向微小RNA(miR)-24-3P/TAOK1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AML细胞株(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以及人单核白血病细胞株THP-1)购自中国科学院,分为4组:A组为阴性对照(siNC)组,B组为干扰C9ORF...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与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珂  邱国强  谢小宝  韩文敏 《江苏医药》2008,34(11):1121-112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及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1例糖尿病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34例外周血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的表达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的PNA和PM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17±8.89)%和(40.22±18.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3±4.70)%和(18.44±6.61)%(P<0.01).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组患者的PNA、PMA比单纯糖尿病组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和P<0.01);血管病变损伤区域≥3和≥2时,PNA及PMA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PLA明显升高,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具有相关性.PMA的升高可作为反映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标记.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是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之一[1],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临床上导致白血病治疗失败和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2]。研究表明,STAT3磷酸化能通过多种途径介导肿瘤耐药[3-7]。我们此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耐药白血病细细胞(K562/AO2)STAT3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8],抑制STAT3磷酸化可以降低耐药白血病细胞P-gp蛋白的表达[9]。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转染K562细胞建立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STAT3,阐明STAT3磷酸化介导白血病细胞发生耐药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s,CD4+ CD25+ Tress)在不同病程阶段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初步探讨MM患者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56例MM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 CD25+、CD4+ CD25high、CD4+ CD25+ CD127low、CD4+ CD25high CD127low T细胞的比例并分析比较.结果 1)56例MM患者:化疗后组CD4+ CD25+、CD4+ CD25high、CD4+ CD25+ CD127low、CD4+ CD25high CD127low T 细胞的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初诊组的CD4+ CD25+ CD127low 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但CD4+CD25+、CD4+ CD25high、CD4+ CD25high CD127lwo 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初诊组CD4+ CD25+T细胞的比例与化疗后组相比没有差异,但其CD4+ CD25high 、CD4+ CD25+ CD127low、CD4+ CD25high CD127low T细胞的比例均低于化疗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7例化疗后MM患者:稳定期与活动期的CD4+ CD25+、CD4+CD25+CD127low T细胞相比没有差异,但稳定期的CD4+ CD25high、CD4+ CD25high CD127low T细胞明显低于活动期.结论 CD4+ CD25+ Tregs在MM患者外周血中比例明显升高,且化疗可能影响其在外周血的比例;活动期MM患者CD4+ CD25+ Tregs的比例明显高于稳定期.这些提示CD4+ CD25+ Tregs可能是MM免疫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溶性凋亡相关蛋白因子(sFas)、凋亡相关蛋白因子配体(FasL)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化疗前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种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中sFas、FasL表达水平.结果 ALL、NHL患者血清sFas、Fas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ML患者血清sFas、Fas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ALL患者完全缓解(CR)后sFas、FasL水平较化疗前下降(P<0.05或P<0.01);sFas、FasL水平与NHL的疾病发展和病情分期相关(P<0.05).结论 sFas、FasL水平检测对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有一定意义,可作为临床监测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亚群(Th1/Th2)及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MM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Th1/Th2及CD4+CD25+Tregs的比例并分析比较。结果:(1)II、III期MM患者Th1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降低,III期Th2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及I期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II、III期MM患者CD4+CD25+、CD4+CD25high、CD4+CD25highCD127low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组,III期CD4+CD25high、CD4+CD25highCD127low较I期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2)化疗后复发组MM患者Th1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降低,初诊组及化疗后复发组Th2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及稳定期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初诊组及化疗后复发组CD4+CD25+、CD4+CD25high、CD4+CD25highCD127low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复发组CD4+CD25+、CD4+CD25high、CD4+CD25highCD127low明显高于稳定组及初诊组,差异具有显著性。(3)相关性分析Th1、Th2细胞与CD4+CD25+Tregs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均P0.05或0.01)。结论:MM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降低,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两者相互调节,并与疾病临床分期、病情进展相关,对指导治疗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寻找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以“炎琥宁”,“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53篇文献,进行资料的提取与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患者发生率高,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以皮疹、发热、过敏反应等最为常见,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重视炎琥宁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儿童用药监测,防范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伴有PDGFRA和EVI1重排的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同时伴有PDGFRA和EVI1基因重排的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巢式PCR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皮疹、关节肿痛及间断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嗜酸细胞增多,体检示巨脾;骨髓病理示骨髓组织明显增生、嗜酸细胞明显增多;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 XY, t(3;5) (q26;q15)[6]/46, XY[10];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DGFRA及EVI1基因重排均为阳性,巢式PCR证实FIP1L1/PDGFRA阳性。患者经单药伊马替尼(200 mg/d)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随访期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FIP1L1/PDGFRA转录本水平逐渐下降,并在治疗第10个月转为阴性,但EVI1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且稳定不变。结论同时伴有PDGFRA和EVI1重排的髓系肿瘤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分子遗传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单药小剂量伊马替尼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IK)通过NKG2D受体和配体相互作用杀伤血液肿瘤细胞的机制。用含有rhIL-2,抗CD3抗体,IFN-1的培养液培养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2周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IK细胞的细胞亚群以及细胞表面NK细胞受体,同时检测血液肿瘤细胞株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水平。CAM标记靶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对血液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大部分CIK细胞为CD3+细胞(97.85±1.95%),CD3+CD8+细胞和CD3+CD56+细胞的比率较培养前明显升高(P〈0.001;P=0.033);约86%的CIK细胞表达NKG2D受体,几乎不表达CDl58a,CDl58b和NCR受体;血液肿瘤细胞株U266、K562和Daudi均表达-定水平的NKG2D配体,CIK细胞对这3种血液肿瘤细胞株均具有较高的杀伤作用,这种杀伤作用可以被抗NKG2D抗体部分抑制(U26652.67±4.63%VS32.67±4.81%。P=0.008;K56271.67±4.91%VS50.33±4.91%,P=0.007;Daudi68.67±5.04I)S52.67±2.60%,P=0.024)。结论:大多数的cIK细胞表达NKG2D受体,NKG2D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CIK细胞杀伤血液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