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在具有不同MRI影像特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脊柱外科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573例(共743个椎体)。根据脊柱MRI影像特点,将骨折椎体分为三组,椎体内有明显的裂隙影像或真空征象为A组(133个椎体),整个椎体均匀呈现高信号为B组(385个椎体),椎体局部呈现高信号为C组(225个椎体),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在三组内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明显。三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1±1.4、6.1±1.3、6.0±1.3,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3±1.1、2.2±1.1、2.3±1.2,P=0.4847,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患者VAS评分分别为2.2±0.8、2.2±1.0,P0.99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单侧与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入量[(5.1±1.4)m L、(5.2±1.3)m L vs.(5.2±1.6)m L、(5.8±1.4)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入量(4.6±1.2)m L低于双侧穿刺(5.4±1.4)m L。A组单侧与双侧穿刺骨水泥弥散[(58±17)%vs.(5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单侧穿刺弥散较双侧穿刺差[(64±16)%、(49±16)%vs.(71±14)%、(56±14)%]。骨水泥渗漏情况,三组共97个椎体有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3.1%。骨水泥渗漏率的比较,A组双侧穿刺28.6%高于单侧穿刺25.0%,B组单侧穿刺11.7%与双侧穿刺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单侧穿刺10.8%高于双侧穿刺7.0%。结论在选择单侧穿刺或双侧穿刺时,应根据患者椎体MRI检查影像特点有根据地进行选择,可以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对于椎体内有明显的裂隙影像或真空征象的椎体,选择单侧穿刺能获得很好的弥散效果;对于椎体内局部呈高信号的椎体,选择双侧穿刺能获得更好的弥散效果以及更低的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2.
<正>椎体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是治疗一系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1])。目前最常用的两种传统LIF手术方式是: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然而这两种手术方式均存在不少的并发症和风险,比如后方韧带复合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实施寰枢关节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改良Goel术式)的可行性及技术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上颈椎手术治疗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8~71(35.1±16.9)岁;陈旧性齿突骨折不愈合所致的寰枢关节不稳定13例,新鲜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后脱位、不完全脊髓损伤4例,新鲜齿突骨折合并寰椎枕骨化的寰枢关节可复性脱位6例。患者均接受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辅助下寰枢关节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术中在2~20倍显微镜下精细解剖寰枢关节后方的神经血管丛,显露并直视寰椎侧块、枢椎峡部全长、寰枢侧块关节后方,并以其为解剖标志直视下确定进钉点、建立钉道,然后植入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峡部螺钉。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以及螺钉位置和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的寰枢前间隙(AA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 23例手术顺利实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8±0.8)h,出血量(80.4±17.8)mL。术后第2天复查CT示枢椎峡部螺钉均位于骨内,位置满意。术后3个月AADI(屈曲位)以及JOA评分分别为(2.5±0.8) mm和(11.8±1.8)分,较术前的(8.8±2.6) mm和(9.2±1.5)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52、12.058, P值均<0.01)。随访6个月CT示植骨融合良好。未见螺钉松动、内固定失效。结论 术中使用显微镜辅助放大与照明,实施改良Goel术式比裸眼下施术具有更好的可行性;通过对后方神经血管丛的精细解剖,使相关解剖标志可被直视,从而提高了该手术安全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估年龄≥70岁接受椎弓根螺钉固定减压融合手术的女性患者术后椎体骨折的长期患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8年114例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70岁(A组)和<70岁(B组),评估术后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椎体骨折的类型和时间、术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术前诊断、手术程序、融合程度。结果A组术前BMD平均值占年轻人平均值(young adult mean,YAM)的81.7%,B组为85.1%。A组和B组分别有19例(41.5%)和16例(24.2%)发生术后椎体骨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70岁女性患者手术后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137例经临床和病理学诊断为脊柱转移瘤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脊柱转移瘤术后预后危险因素,调查因素包括性别、原发肿瘤类型、累及椎体数、脊柱外骨转移、合并基础疾病、内脏转移、转移时间、吸烟、原发肿瘤性质、术后局部放疗。结果患者均随访24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34)与死亡组(n=103)。经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原发肿瘤类型、累及椎体数、合并基础疾病及吸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转移时间≤20个月、原发肿瘤性质迅速、术后无局部放疗死亡组多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转移时间≤20个月、原发肿瘤进展迅速及术后无局部放疗为影响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预后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改善患者预后,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