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在首发症状性急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入住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200例首发症状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将其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SCI组)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非SCI组),两组患者均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根据头颅CT计算脑梗死面积,根据面积大小分为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并均按急性缺铁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治疗4w,对其转归进行评估,分为基本痊愈组、进步组、无变化组、恶化组。两组患者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溶血磷脂酸(LPA)、血脂系列、尿酸(UA)等,比较各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并对两组梗死部位分类,比较各组间在梗死部位分布的差异。结果SCI组在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度组较非SCI组多,轻度组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小梗死灶及大梗死灶组间存在差异,基本痊愈、恶化组及无变化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A1c、Hcy、LPA、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在两组间存在差异。两组在梗死部位分布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首发症状性急性脑梗死者病情重,梗死面积大,预后差,可能为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HBA1c、Hcy、TC、LDL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可为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我国急性脑梗死(ACI)病死率逐年增长,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ACI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影响,但关于其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血清PTX3水平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35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15分,n=57)和预后不良组(≥16分,n=7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及治疗第1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后3个月血清PTX3水平,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改良Ashworth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1)预后良好组患者收缩压(SBP)140 mm Hg、舒张压(DBP)90 mm Hg者所占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吸烟时间、饮酒时间及合并慢性疾病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时间与方法在血清PTX3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时间、方法在血清PTX3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后3个月血清PTX3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TG、LDL-C、HDL-C、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患者TG、LDL-C、TC低于预后不良组,HDL-C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与预后良好的ACI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的ACI患者血清PTX3水平较高,临床可结合血压、血脂指标、肌张力、运动功能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AC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对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 MRI 检查是否伴有无症状脑梗死将患者分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组与非无症状性脑梗死(非 SCI)组,其中 SCI 组62例,非 SCI 组73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别对两组患者发生脑卒中2周及3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对两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3年内复发率、死亡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SCI 组与非 SCI 组两周及3个月 VCIND、VD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3个月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所占比例仍较高。虽然非 SCI 组两周及三个月 VCIND 发生率较 SCI 组高,但 SCI 组两周及三个月显示出更高的 VD 趋势。与卒中后2周比较,非SCI 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显著改善,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 SCI 组与两周时比较,卒中后3个月 SCI 组总体认知功能及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无显著改善,无统计学意义。SCI 组不能抬起上肢、不能独立行走及3年内脑梗死复发率、3年内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 SC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对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显示出更高的 VD 趋势,会进一步加重脑卒中患者认知的损害,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脑梗死复发率及死亡率。在临床上应重视对 SCI 的诊断,并使患者对 SCI的危害得到充分的认识,积极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蛋白(Aβ42)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表达影响及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Wistar雄性成年大鼠9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白藜芦醇组。采用线拴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β42和p-Tau在海马CA1区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Aβ42、Tau,p-Tau在海马CA1区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脑缺血组较假手术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增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均减少,并且海马CA1区Aβ42和p-Tau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可显著减少脑组织含水量,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下调海马CA1区Aβ42和p-Tau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改善脑缺血大鼠脑水肿及学习记忆障碍,这种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海马CA1区Aβ42和p-Tau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室注射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成年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Hcy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2 h后同侧脑室立体定向注射Hcy(3μmol/L)。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化学定量法检测血浆中Hcy含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Aβ42、β-分泌酶(BACE1)在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共定位;免疫印迹检测Aβ42、BACE1在海马CA1区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均减少,并且Aβ42和BACE1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y脑室注射后显著增加Aβ42和BACE1表达,明显加重脑损伤后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结论:Hcy可以导致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海马CA1区Aβ42和BACE1表达升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