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蝶窦与蝶鞍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0个成人颅骨和30具成人头颅标本,观察了蝶窦的类型,窦腔内的间隔和副嵴的形态、窦口的位置以及蝶窦与视神经的关系。还研究了蝶鞍与鞍隔的形态特点、视交叉与蝶鞍的关系以及垂体与颈内动脉的关系。并讨论了蝶窦的类型与经蝶窦手术的关系,手术时的重要解剖标志一窦口,窦腔内副嵴的存在对暴露鞍底的影响,鞍底开窗时必须注意的鞍底形态特点,以及垂体摘除时所必须注意的垂体与颈内动脉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股内侧皮瓣游离移植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股内侧区(30侧)的解剖研究,设计了以股内侧主要皮动脉为营养动脉的股内侧皮瓣。自1982年以来临床应用5例,皮瓣最大面积为17×5cm,均100%成活。随访3~18个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股内侧区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30侧新鲜成年尸体下肢的股内侧区皮瓣,发现口径在0.4mm以上的动脉共354支,平均每侧11.8支。股内侧区分为五段,其中第二、三段,即股内侧区中部皮瓣,此部有1~3支动脉,它的起源与走行恒定,口径在1mm的以上,定名为股内侧主要皮动脉,为此部皮瓣的轴心血管。此区的伴行静脉与皮神经也较恒定。因此作者认为第二、三段是一个理想的游离皮瓣移植的供皮区。  相似文献   
4.
筛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0具干颅与20具尸体头颅对眶内的筛孔与筛动脉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发现筛前、后孔多数位于额筛缝处式以上。由眶内缘点至筛前孔的距离约16mm,至筛后孔为30mm左右。筛后孔离视神经管眶口较近,距离5~8mm的占78%。筛前动脉较短,品径较粗,紧贴眶壁走行。筛后动脉较长而细,与上斜肌关系密切,有时还发支供应其他眼外肌。  相似文献   
5.
一、膈下迷走神经干的位置,前干有68%位于食管腹段的前左侧,后干98%位于食管腹段的后右侧。神经干的数目变化较大,前干以双干与三干居多;后干以单干居多。迷走神经干的分支状况,单干型在膈下直接分支;多干型在膈下分支有三种类型。二、贲门支通常为1-4支;其终末分支为1—8支,呈放射状分布于贲门部与胃底。下食管支出现率不高(前干7例,后干11例),一般在贲门平面以上不远分支,其起源有的与贲门支共干,有的单独发自神经干。三、胃大神经出现率前干为100%,后干为94%。有三种不同的走行:Ⅰ、行于小网膜内;Ⅱ、贴胃壁而行;Ⅲ、贴胃小弯而行。此外还发现有双支型的胃大神经。胃大神经的终末支一般以2—4支居多数,分布范围前胃大神经在幽门以左4.65—6.22厘米,后胃大神经为4.33—6.26厘米之间的范围。四、胃体支的数目平均为4支(1—11支),前胃体支多数起于前迷走神经干和前胃大神经;后胃体支多数起于后胃大神经。胃体支的分布型式有三:Ⅰ、聚集型;Ⅱ、分散型;Ⅲ、丛状型,以聚集型居多数。五、幽门支的出现率44%(22例),幽门支有单支型与双支型。起子肝支有15例(68.18%);起于前胃大神经7例(31.82%)。在小网膜内分为上下二支或不分支。六、观察了肝支与腹腔支的起源与数目,并测量了起点离膈下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股内侧区的皮肤质地柔软,血管神经分布丰富,为了研究这部分皮肤能否作为理想的供皮区,我们利用了11具新鲜尸体,在放大镜与双目解剖镜下解剖了该区皮瓣的血管与神经,並将皮瓣拍摄钼钯X光片,进行对照观察。观察时将股内侧区以自身长度均分为五段,每段又分为上、中、下三区。  相似文献   
7.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采用40个颅骨与20具尸体的头颅,测量了视神经管的长度,口径及管壁的厚度,观察了视神经管与蝶、筛窦的关系,眼动脉在视神经管内的走行特点,筛前、后孔的位置关系,筛前、后动脉的起始与走行特点等。并结合临床讨论寻找与处理筛前、后动脉,以及当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时除去内侧壁和下壁时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