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氧化氮与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晓根 《医学综述》1999,5(1):21-21
<正>有证据表明,雌激素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与男性相比,育龄女性不易患心血管疾患,而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增多;雌激素替代治疗则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然而,其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有人认为雌激素对心血管保护作用是由雌激素诱导释放一氧化氮(NO)所引起,并有资料支持这一观点。本文拟对NO在雌激素心血管保护作用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72岁,因"高处坠落10d,意识障碍6d"入院治疗。患者于入我院10d前从高处坠落致左侧胸部疼痛急诊入当地医院就诊。当地诊断:左侧多发肋骨骨折(8~12),左侧血气胸,失血性休克。予以胸带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输血、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治疗,循环稳定后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入我院6d前患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其后转入我科。磁共振检查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对称,其脑白质呈弥漫性稍长T1、长T2,边界欠清,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通过测定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氢(NO)含量及变化,探讨ET、NO在EH发病中作用及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EH组:门诊或住院的EH患者(收缩压≥18.7kPa,舒张压≥12.0kPa)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7~76(平均55.5±10.47)  相似文献   
4.
郭伟  陶晓根 《安徽医学》2015,36(10):1244-1245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疗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意识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诊治的 SAH患者177例,均急诊行夹闭手术或介入手术,术后转入 ICU,依据是否使用头部亚低温治疗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82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和格拉斯哥评分等。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再出血(4例)、脑梗死(3例)发生率较低(P <0.05),血管痉挛(3例)发生率较低(P <0.05),而两组脑积水(6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第72小时格拉斯哥评分(5.64±0.94)及第7天格拉斯哥评分(9.74±1.65)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部亚低温疗法可降低SAH患者术后再出血、脑梗死和血管痉挛等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意识恢复,但对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中应用指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CBP在危重病领域使用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ICU收治并接受CBP治疗的危重病患者96例(CBP治疗279次)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其接受CBP治疗前的危重病评分、全身机能状况、原发疾病种类和使用CBP治疗的原因等进行相应比较。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危重病评分较高(P<0.01),压力调整心率、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均较高(均P<0.01),血糖也较高(P<0.05),而血清胆固醇和白蛋白较低(P<0.01),血小板计数也较低(P<0.05);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时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死亡率较高(P<0.05),脑出血和多发伤患者需要接受CBP治疗时预后也较差。结论CBP治疗可以短期减轻患者的病情,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但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原发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和出现肝功能不全等;并据此提出使用CBP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SARF)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老年SARF患者59例,均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根据患者第28天存活状况,分为存活组25例,死亡组34例.在患者接受CBP治疗前和停止CBP治疗后次日晨,采血检测血常规、T细胞亚群、凝血指标、血液生化和动脉血气分析等,并进行危重病评分. 结果 CBP治疗前,存活组血清肌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较死亡组高(均为P<0.05),CD3+、CD8+较低(均为P<0.01),但CD4+/CD8+较高(P<0.05);CBP首次治疗持续时间长(P<0.05).CBP治疗后次日晨,存活组血尿素、血钠和血磷较低(P<0.05),阴离子间隙和血浆渗透压也较低(P<0.05),血小板计数较高(P<0.05),CD3+、CD4+较高(P<0.05).如果以CD3+、CIM4+和CD8+的CBP治疗前后差值绝对数比较,CBP治疗后,存活组变化更大(均为P<0.01).两组CBP治疗前危重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是否能有效控制原发病、首次CBP治疗持续时间、CBP治疗后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和内环境状况等可能是影响老年SARF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发病情况和易患因素.方法 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690例患者中出现CLS 191例,记录入院时和出现CLS时患者血生化指标、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和尿常规等结果,并记录采血时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等监测结果,据此进行第二代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将入院时、出现CLS时的各项临床资料相比较,进行CLS易患因素分析.结果 重症医学科中CLS发生率为7.10%.和入院时相比,出现CLS时患者体温升高(P<0.01),呼吸频率增快(P<0.05),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也升高(P<0.01),血小板计数下降(P<0.01);尿pH升高(P<0.01);吸入氧浓度增加(P<0.01),氧合指数下降(P<0.05),压力调整心率降低(P<0.01);血清钙离子浓度和阴离子间隙下降(P<0.05),血渗透压升高(P<0.01);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等升高(P<0.01和P<0.05).出现CLS时患者SIRS评分、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P<0.01).结论 CLS在重症患者中发生率并不低,全身性炎症反应加重、原发病恶化、血小板减少和低钙血症等是CLS常见的易患因素;出现CLS后,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也将受到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并探讨L-精氨酸(L-arg)对DCs表型表达及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取贴壁细胞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第6天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DCs成熟;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剂量L-arg继续培养;第8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各组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在酶标仪490 nm处测出光密度(OD)值.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表现出DCs典型形态学特征,实验组CD80、CD83、CD1α、HLA-DR表达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实验组反映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强度的OD值高于对照组.结论 L-arg可促进DCs成熟,增加DCs表型的表达,并提高DCs的抗原提呈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与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关系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脓毒症患者40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3组:脓毒症组14例,严重脓毒症组15例,脓毒症休克组11例。所有入选的40例脓毒症患者在入选当天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和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和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变化。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健康对照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脓毒症休克组最高,严重脓毒症组次之,脓毒症组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CD3+、CD4+和CD4+/CD8+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8+较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患者CD3+、CD4+、CD4+/CD8+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8+较正常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增加,可能导致CD3+、CD4+、CD4+/CD8+水平降低,免疫抑制加强。提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脓毒症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对评估患者预后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糖皮质激素抵抗与脓毒血症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1 脓毒血症的近代认识与治疗  脓毒血症是指由感染因素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在感染为诱因的前提下 ,脓毒血症与 SIRS同义 〔1 ,2〕,即在受到损伤的过程中 ,机体不仅是受害者 ,而且是积极的参与者。脓毒血症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认为 ,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MODS反映了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动态过程 ,其实质是机体全身炎症反应不断加剧、持续恶化 ,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